公的意思。反過來說,如果以夷制夷未能奏效,甚至適得其反,激怒了北虜,南北關係就一定會破裂,南北大戰就一定會爆發。”
崔君肅本想反駁,這話不能亂說,傳出去要負責任的,但猶豫了一下他又放棄了,他隱約估猜到齊王始終把話題集中在南北關係上的原因了,或許齊王的求生之策便與此有所關聯。
他正在想著,耳畔突然傳來的一句話,讓他震驚不已,難以置信,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孤要鎮戍北疆,北上殺虜。”
齊王神情肅穆,語氣堅定,表現得很淡然,顯然這不是他的衝動之舉,而是深思熟慮後的決策。
崔君肅面無表情,沉默不語,心裡卻是“驚濤駭浪”,浮想聯翩。
很快他就把齊王北上戍邊所產生的各種利害關係梳理清楚了,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以退為進,絕妙好計,而且時機選擇得非常好,崔君肅甚至都可以肯定,聖主和中樞最終會向齊王做出妥協,同意他鎮戍北疆。
只是,此計對齊王來說,就是行險一搏,而且註定了失敗。
齊王在北疆的戍邊壓力非常大,只要北虜入侵,南北關係破裂,齊王就必須在政治上為聖主和中樞承擔起全部罪責,畢竟聖主和中樞已經因東征失利而威權大減,不能再讓他們遭受沉重打擊了。
如果有第三次東征,齊王的壓力就更大,南北關係就成了套在齊王脖子上的“絞索”,齊王不但要確保北疆安全,還要確保南北關係不會破裂,否則就算東征大捷,齊王也要承擔罪責,當然了,如果東征再度失利,齊王更是首當其衝的“替罪羊”。
齊王北上戍邊,實際上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在絕境中尋找一線生機,但這一線生機實在是太過渺茫,最起碼在崔君肅看來,南北關係已處於破裂邊緣,齊王根本不可能創造奇蹟,齊王之所以要北上戍邊,不過是一心求死,是想保持自己王者的榮耀,為國捐軀,馬革裹屍。
崔君肅莫名悲愴。哀莫大於心死,齊王當真是絕望了,此次控扼大運河不是為了爭奪皇統,而是為自己爭奪一個死亡的選擇權,他要選擇有尊嚴的死去。
=
。。。
第五百八十一章 好大一個人情
七月十二,崔君肅返回水師,把此行經過詳細報之來護兒。
對來護兒和水師來說,當前東都局勢如何是次要的,主要是黎陽局勢,是水師必須確保黎陽局勢在可控範圍內,必須把齊王對東都局勢的威脅降到最低,然後水師才能集中力量、心無旁騖、傾盡全力救援東都,否則水師時刻都有腹背受敵之危,來護兒始終都被齊王所牽制,這對圍剿楊玄感平定叛亂十分不利。
但齊王身份太特殊,牽扯到的利益太複雜,尤其聖主的“家務事”,誰也不願“多管閒事”插上一腳,所以來護兒倍感“棘手”,無從下手,這才有了崔君肅的“黎陽之行”,試圖透過崔君肅這個皇親國戚來打探齊王的“底線”,並以水師為“後盾”向齊王施以重壓,迫使齊王做出妥協。
齊王的確妥協了,只是這個妥協力度太大,遠遠超出了來護兒的預料,讓他難以置信。
齊王決定,為確保永濟渠的暢通,他將於明日率軍離開黎陽,沿著永濟渠兩岸剿殺賊寇。而水師將於明日進駐黎陽,接管黎陽倉,完全控制黎陽局勢,完全控扼大運河。也就是說,齊王不但把大運河的控制權拱手讓給了來護兒,還把自己擁有的東都局勢的主動權也一併交給了來護兒,而這個主動權來之不易,是齊王辛辛苦苦甚至冒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