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板,置四十磅阿姆斯特朗後裝線膛炮四門。
全艦共有各型火炮四十門。
這是有史以來最可怕的海上巨獸,睥睨天下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自己,也不過只裝備了兩艘,一艘“勇士號”,一艘“黑王子號”,後者1861年下水,1862年服役。
關卓凡想,在這個時代,這個“勇士級”基本就屬於原子彈級別的戰略威懾力量啊。
事實上也差不多。原時空,“勇士號”和“黑王子號”,執行的都是讓“女王很高興”的禮儀任務,實際作戰都是派小弟們就搞定了,還從來沒有真正麻煩到兩位大哥。
不過,這位“翁貝託國王號”,既到了俺的手上,可不好讓她閒著,今年就要請她開齋,哼哼,好好嘗一嘗日本生魚片的味道。
“杜里奧號”,設計思路和“翁貝託國王號”非常接近,算是小一號的“翁貝託國王號”。配置一百一十磅阿姆斯特朗後裝線膛炮六門,六十八磅前裝滑膛炮十八門,四十磅阿姆斯特朗後裝線膛炮兩門。全艦火炮二十六門。
較“翁貝託國王號”略遜,但在當時的海上食物鏈中,依然是最頂端的捕食者。
結構上,唯一和“翁貝託國王號”有實質不同的,是“杜里奧號”的艦艏,安裝了一支巨大的衝角。
這是一個非常奇葩的設計,卻流行於彼時的各海洋強國,其邏輯思路是這樣子來的:進入鐵甲艦時代,炮彈拿裝甲沒什麼好法子了,怎麼辦呢?
撞他孃的!
不是已經裝了蒸汽機、螺旋槳嗎?動力比較夠啊,撞擊效果絕對好啊。
於是,風帆時代的“大沖角”就復活了。
*(未完待續。。)
第一一二章 海軍,海軍
這種大沖角設計的唯一戰績,產生於一年多之後——如果歷史不發生偏轉的話,義大利、奧地利這哥倆,將在克羅埃西亞的利薩島,爆發海戰史上第一場大規模的鐵甲艦對決。戰鬥中,奧地利的旗艦“費迪南德號”,撞沉了義大利的旗艦“義大利號”。
不過,這到底是精確計算後一擊而中,還是瞎貓撞到了死耗子,是很有爭議的。
還有,大沖角威脅的絕不僅僅是敵人。發生過不止一次這樣的事情:在風浪和混亂中,戰艦的大沖角插進了本艦隊姊妹艦的身體裡。
大沖角這種尷尬的戰績,表明:設計者明顯對新生的蒸汽發動機的要求過高,特別是在機動性方面。
這是這個時期的鐵甲艦要保留風帆做輔助動力的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風帆要佔用上層甲板的大量空間,這就使得上層甲板只能佈置少量炮位,戰艦的大多數炮位依然得設定在船舷兩側,為此,這個時期的鐵甲艦,保留了火炮甲板——即上甲板之下的一層,艏艉相通,兩側置炮,透過炮窗發炮。
所以,這個時期的鐵甲艦,外型上更像以前的風帆戰艦,而不是後世“定遠”、“鎮遠”那種“前無畏級”鐵甲艦。
不過,這個造型,關卓凡非常喜歡,反正已經不能再幹風帆戰列艦的活,那麼,拿這個來意淫一下大航海時代也不錯。
這種蒸汽、風帆混合的設計,會保持十五年左右。1873年,法國建成第一艘取消風帆、全蒸汽動力的戰列艦“蹂躪號”。但混合動力戰艦並沒有馬上退出歷史舞臺。英國1881年下水的革命性鉅艦、取代了“勇士級”地位的“英弗萊息白號”。就依然保留了風帆。
原因無他。蒸汽發動機效能的提升有一個較長的過程,這個和“設計思路”、“作戰指導思想”通通無關,誰也開不了金手指,包括穿越者關卓凡,誰叫他不是工程大能呢。
就是說,至少十年之內,只要不和勇士級的兩位英國姐妹硬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