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是集中社會剩餘資源聚於工業化的“必殺技”。銀行是社會的金融根基,這個不消說;而股票、國債二者,以關卓凡欲行中央集權和計劃經濟的思路,他認為,國債的重要性,又超過了股票。
關卓凡在奏摺中,極力渲染國債之力,說什麼發行國債,“軍需國用,源源不絕”,“堅船利炮,盡出其中”,“英吉利據而睥睨天下,美利堅乃得迅掃逆氛”,等等。
確實“看上去很美”:利息比銀行的低,不需要任何抵押,每一期都能募得資金數以千萬兩之巨,基本跟天上掉餡餅差不太多了。
關卓凡說道:“啟稟兩宮皇太后,說起抵押,這個國債,也可以說是要抵押的,只不過抵押的不是有形之物,而是國家的信用。老百姓相信朝廷,自然就會購買國債;如果對朝廷的信用,心裡不是那麼有底,國債的發售,就難免舉步維艱。”
兩宮和軍機,不免都在心裡嘀咕:咱們有這個“信用”嗎?
關卓凡知道他們心裡想什麼,繼續說道:“國債一物,新鮮出爐,國人對之自然要有個熟悉的過程,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初初發售的時候,一定會有些阻滯,這是極尋常的事情,不勞兩宮皇太后厪慮。”
頓了一頓,關卓凡說道:“臣的想頭,這個國債,拿出三成,在江浙、廣東等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發售;其餘七成,在美國出售,叫洋人替咱們出錢修鐵路!”
聽者都是眼睛一亮,慈禧問道:“洋人肯買嗎?”
關卓凡說道:“回聖母皇太后,一定肯的。洋人的國債,都是英國的賣去美國,美國的賣去英國,實屬尋常。況且,洋人眼裡,咱們中國這麼大的國家,開工廠,築鐵路,辦洋務,一切革新,銳意進取,將來不曉得富強到什麼地步,能有多少生髮?洋人買國債,最講究這種將來的‘想頭’,眼下賺了錢沒有,還不是最緊要的。”
這番說辭,極為動聽,兩宮太后和軍機大臣都不由面帶笑容。
關卓凡並不是在忽悠聽眾。
*RS
第一零四章 其源可以濫觴
當時,甲午戰爭還沒有發生——關卓凡也不會允許它發生,對中國,世界各國依然目以一等大國,依然有相當的想象空間。軒軍赴美平叛勝利,又進一步拓寬了這種空間。而美國,因為在這場戰爭中,和中國結下了“鮮血凝成的友誼”,對中國,更有他國沒有的一份好感和信心。
金融是需要“概念”的,中國這樣的古老大國,大亂方平,“開始全面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天底下沒有比這個更吸引人的“概念”了。
因此,關卓凡有足夠把握,中國的國債,會在美國熱銷。
何況,負責承銷的j。p。摩根,正是此道全世界最頂級的高手呢。
還有,摩根的公司,俺是有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滴,肥水還是沒有流了外人田嘛。
等到國內的人們看到國外的洋人踴躍認購中國的國債,自然會“轉變觀念”,積極購買本國的國債的。
慈禧輕嘆了一口氣,說道:“國債這個東西,好是好,可到了時候,咱們務必還得上才好。”
這句話居然頗中關竅。
國債的利息比銀行低,又不需要抵押,似乎便宜了發行者;但另一方面,還本付息的時候,和貸款不同,國債絕無拖延展期餘地,不然就是“違約”,嚴重的話,可以導致整個國家的金融信用的崩潰。
關卓凡說道:“太后聖明。臣等從頭到尾,必定下死力氣盯著,量入為出。斷不容有不能及時還本付息的情狀出現。還有。到了期限。如果國家另有興作之處,咱們還可以發售新債。這個國債,是可以一期一期地發售下去的。”
慈安還懵懂,但慈禧和幾位軍機都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