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進步,天津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計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原先那種“早晨”、“上午”、“中午”之類的計時方式,已經完全跟不上生產力的發展。
那種一等就是一個時辰的工作方式,已經開始阻礙天津的發展。
李植順應工作方式改變的要求,把原始的擺鐘弄了出來。
原先的歷史上,擺鐘是在1657年由荷蘭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惠更斯發明。現在是1645年,要等西方人發明擺鐘還要再等13年。但對於工業設計師李植來說,原始的擺鐘並不是十分複雜的玩意,李植可以提前發明出來。
這種鐘錶利用鐘擺來回運動的等時性計時,利用擒縱結構轉動針盤。李植在去年三月就畫好了結構設計圖,然後就組織工匠實驗製造。李植招募的工匠主要是鎖匠,這年頭在大明製造小玩意最拿手的就是鎖匠了。
製造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小問題,輾輾轉轉研究了大半年,直到去年十一月才製造出成品。
因為這個時代的技術比較粗糙,擺鐘內部各種齒輪摩擦力比較大,做出來的擺鐘每五分鐘就要重新手動給擺錘上力。這樣的擺鐘顯然需要專人斥候,否則走五分鐘就漸漸停了。
再有錢的大戶人家,也沒有需求專門僱一個人照顧鐘錶。整體來說,李植的擺鐘還不具備轉化為私人商品的水平。
不過做成鐘塔就不怕技術粗糙了。
李植做的鐘塔高二十八米,使用鋼筋水泥做樑柱,牆面砌磚,足足有八層樓高。在鐘塔的裡面有五個人專門維護,每過幾分鐘就重新給巨大的擺錘上力,保證擺鐘始終擁有完整的動力,走時準確。
李植把全天分為二十四個小時。鐘塔上四個面都有巨大的錶盤,每個錶盤上都有時針分針,顯示現在是幾點幾分。鐘塔最頂端還有銅鐘一個,白天時候每個小時正點鐘塔裡敲一次銅鐘,向全城人宣示現在的時間點。
有了這個高聳的鐘塔,范家莊和天津衛城的百姓生活大為改變。從今以後,計時就精確到分鐘了。
當然,各地的鐘樓都在陸續建造中。按照李植的規劃,以後只要是人口超過一萬人的城市,都要建立鐘樓一座。
這天,幕府參謀部參謀洪承疇正和來天津開錢莊的王樸走在衛城的道路上,突然聽到鐘塔鐺鐺的報時聲音。
李植這次查抄晉商八大家,卻給大同王家留了一半家產,王樸的王家因此幾乎壟斷了大明和蒙古之間貿易。王家順勢還攀上了李植這輛快車,要把生意做到天津來。
王樸帶著家裡的親戚進入天津,李植讓洪承疇出來迎接招待。
洪承疇停住了話茬,仔細聽了一會,說道:“王總兵,現在是下午四點,也就是申時中了。等到那時針轉到四十的位置,也就是再過三分之一個時辰,我帶你去見一見津國公。”
王樸愣了愣,問道:“這鐘塔竟能精確到三分之一個時辰?”
洪承疇笑道:“這鐘塔能精確到一百二十分之一個時辰。二十分鐘便是六分之一個時辰。”
王樸乍了乍舌,搖頭說道:“津國公上馬可以殺敵建功,下馬可以發明創造,這鐘塔的發明真是神乎其神,王樸佩服得緊!這天津真是沒有白來,王樸又長見識了。”
洪承疇撫須說道:“這鐘塔確實妙不可言,原先我每天看天微微亮就起床,起床進食後看書一個時辰,然後才到參謀部去坐班。但是看書這事情難以把握時間,若是看到妙處,不經意間幾個時辰就過去了,總總誤了時間。”
“有了這鐘塔後,每天早上七點開始看書,看到九點看完,便到參謀部去坐班,再不誤事。”
“以前幕府的用餐時間亂得很,食堂每天開飯的時間都不固定。有些人搞不清時間怕去晚了,吃飯時間之前半個時辰就到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