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
齊王沉吟不語。
破六韓摩訶毅然進言,“大王,大漠上一切靠拳頭說話,只要拳頭夠硬,只要把對手打倒,打趴下,打得服服帖帖認輸了,你就是無所不能的神,你可以為所欲為,可以生殺予奪。你說白的,誰敢說是黑的?你說阿史那咄捺先動手,誰敢說你射出了第一箭?”
趙十住及時補充了一句,“在今天這個戰場上,我們佔據了絕對優勢,乘著突厥人匆忙渡河之際,果斷出手,給其致命一擊,殺他個血流成河。”
齊王怦然心動,這句話才算真正打動了齊王,絕對勝算的一戰,為何不打?
“傳孤命令,攻擊,連夜攻擊,向突厥人動雷霆一擊。”
=
。。。
。。。
第七百五十二章 白費心機
九月十四,黎明前夕,阿史那咄捺和史蜀胡悉接到急報,中土齊王的大軍“聞風而動”,迅速集結。
這在兩人的預料當中,兩軍對峙之際,突厥人動了,中土人不可能視若無睹毫無反應,肯定也要做好戰鬥準備,以防不測,而接下來的局面就難以估測了,中土人是冷眼旁觀,任由突厥人渡河而去,還是主動攻擊,牢牢牽制住突厥大軍?
對此阿史那咄捺和史蜀胡悉有一致判斷,齊王不會發動攻擊。因為蓄意挑起事端必然惡化南北關係,這不符合中土利益,也對齊王本人不利,所以這幾天齊王都在妥協讓步,目的就是以最小代價完成牽制任務。現在刀已經渡河兩天多,距離平地松林近在咫尺,齊王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這種局面下就算阿史那咄捺和史蜀胡悉渡河追殺,也難以阻止刀的東進步伐,既然如此,齊王還有什麼必要大打出手?
很快,斥候再報,中土大軍出動了,氣勢洶洶而來。
阿史那咄捺和史蜀胡悉吃驚了,十分疑惑。這是中土人的疑兵之計,還是齊王得了失心瘋,不顧後果,決心撕破臉,大打出手?抑或,這本身就是中土的入侵之計,就是南北大戰的開始?
阿史那咄捺和史蜀胡悉立即否定了最後一個假設,如果中土要發動南北大戰,首先時間就要選擇在春天,其次要在代北和幽燕兩地集結大量軍隊,絕無可能讓齊王和刀這兩股並不強大的力量在深秋季節發動一場短暫攻擊,這不但會迅速摧毀雙邊關係,還給了大漠充足的備戰時間,毫無正面意義,只有負面作用。
齊王也不會衝動到不顧後果的瘋狂地步,畢竟現在不論是中土還是他本人,都處在內憂外患之中,維持南北和平乃是逆轉危局的重要條件,這其中利弊得失一目瞭然。再退一步說,即便齊王得了失心瘋失去控制,他的手下臣僚也會極力阻止,絕不允許他挑起南北大戰,這不但關係到中土利益,更直接關係到他們的身家性命。
所以最終只剩下一個結果,這是中土人的疑兵之計,齊王要繼續牽制閃電河西岸的這支突厥大軍,為此不惜擺出一副撕破臉要大打出手的攻擊態勢,以雙方都無法承擔的巨大代價來要挾和威脅突厥人,迫使他們不得不繼續留在閃電河西岸。
然而,這更加證明了阿史那思摩的推測可能是正確的,中土要借刀殺人,要藉助刀的力量攻佔安州。此策一旦成功,中土大獲其利,可以迅速逆轉中土在南北對峙中的被動局面,為此中土殫精竭慮、煞費苦心,甚至以齊王北上巡邊來吸引和轉移突厥人的注意力,讓突厥人對形勢做出錯誤判斷,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此策成功實施。
這也更加堅定了阿史那咄捺和史蜀胡悉立即渡河追殺,竭盡全力阻撓刀東進安州的決心。突厥人已失去先機,已無法阻止刀進入平地松林,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亡羊補牢,就是拖延刀東進速度並給刀以重創,讓其失去攻打安州的能力,如此則此策必定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