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誰可動搖?不意本年十月一日。變生意外。蔭昌妄言。華之主任斥責之。先生尚在府內。自無知獲知。夫優待條件。為共和產生之源本。自宜雙方遵守。垂諸無窮。但六年以前。最初之信條。非曾經當事人。不知顛末。或不免有所誤會。一國之信用所關。即列邦之觀聽所繫。以公有保持信義之責任。英等翹足以竣。專函總理閣下。伏乞主持公道。力踐前言。息壤在彼。公必有以處此也。恭候臺綏清室內務府寶熙、紹英、耆齡、榮源謹啟”
接到了這一封從小朝廷內務府發來地斐然成章、言之有理的哀告信。段祺瑞只覺苦笑不已。司馬一進京。就給自己找了這麼一個大麻煩。過去中央和紫禁城裡的小朝廷一直相。不打一聲招呼到是先把這個馬峰窩給捅了。
而手中的這份哀告信卻讓段祺瑞心爽。世道輪迴。今非昔比。清室內務府現在也只得降志辱身。由一般親貴來對自己呼籲。那群小人顯然已經忘記了主辱臣死地古訓而降格相求了。
在總統府司馬斥責蔭昌引起新一輪的排滿風波後。一直告病的段祺瑞從未公開發言。而現在小朝廷內務的這封哀求信卻把自己推上了風頭浪尖。這封信現在不僅到了自己手中。那群小人甚至還將其刊載於報紙之上。顯然意在逼自己表態。
之所以至今仍然公開表態。原因很簡單。華之在總統府所言為個人言論。雖言辭激進。但所述為歷史事實。更為重要的是段祺瑞不願意在此問題上與司馬糾葛。而這邊那些個旗貴、遺老卻抱著所謂地《優待條例》那說事。
夾在兩者中間的段祺瑞問道一旁剛到地徐樹錚。
“又錚。你怎麼看?”
“總理。司馬之所以的高調排滿。實際上與其信仰有關。其信仰民族主義。矛頭所指除帝國列強之外。滿清自是其矛頭所指。不過暫時其不會有什麼行動。他在總統府的回答說的清楚。但凡條件契約。義在共守。若一方既已破棄。則難責他方之遵守。。總理毋需多惱。我已命人將用此言回答了小朝廷內務府。”
在對待小朝廷的問題上。徐樹錚和段祺瑞的態度別無二致。一切以律法為準。如果說在西北身上學到了什麼。徐段二人皆會選擇輿論與法律。以輿論為已造勢。在法律地框架內尋找他人弱點。痛擊之。
一直以來西北之所以立足不敗之地。原因就因其立於法理、道德最高點!其用所謂的法理、正義掩蓋了內藏的野心。當初的田中玉是如此、後來地熱河、綏遠、蒙古、黑龍江、新疆、山西。再到甘肅和現在的解散議會。無一不是拿出讓人無從反駁之事實。才會有所行動。
過去無人會講究法理、道德、正義。因其無用。但是當佔有絕對的優勢的一方選擇用法理、道德、正義去說話的時候。別人才能看到這無用之雞肋。如果操作得當。收效甚至超過十幾個師。
位於鼓樓前大街原義溜湖同地和平飯店。系由西北商人投資興建。飯店後花園緊鄰什剎前海風景極佳。作為京城最豪華地和平飯店。自半年前投入營業以來。一直受到往來京城地權貴歡迎。在司馬進京後。自然選擇了和平飯店作為下榻之處。
和平飯店十一樓、十樓自司馬下榻後。即被公署包樓的那處豪華套房。四天來一直吸引著京城各界人士關注。
“暢卿。再有五天。就到首義七年慶典了!”
看著桌上地日曆牌。司馬輕聲說道。首義七年慶典對司馬而言即熟悉又有些陌生。這幾年。每到首義慶典的時候。在西北除滿街的國旗之外。紅色的雙十圖案是常見的裝飾。
先生莫明其妙地問話讓楊永泰一愣。
“是的先生。五天後。即是辛亥武昌首義七年慶典。亦是共和七年國慶!”
“國務院有沒有什麼慶典?怎麼街上一點氣氛都沒有?”
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