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秋,國共兩黨重慶談判間隙,經周恩來介紹,毛澤東與張恨水見面。兩人談起了當時的形勢和政局,以及寫作和生活等許多問題,一直談了兩個多小時。臨別時,毛澤東將延安生產的呢料、小米和紅棗送給了張恨水。張十分感動,回到家便對夫人說:“這是延安來的小米和紅棗。”家裡的人都感到很興奮。當小米紅棗粥熬成,全家圍桌喝粥時,張恨水有所感觸地說:“毛先生知識淵博,是了不起的人物。”
張恨水用毛澤東送給他的那塊呢子衣料做了一套中山裝,每逢參加重要的活動,他總要穿上這套中山裝。時間長了,衣料褪了顏色,他就把它染成藏青色的。一次,全國政協舉辦的春節團拜會,張又穿了這套中山裝去出席,周恩來看到他這身衣著似乎有點寒酸,便問道:“張先生近來是否生活有困難?”張先是感到奇怪,後來領悟到周的意思,說:“總理還記得主席在重慶送給我的粗呢嗎?這就是用那塊呢料做的,因為它掉色,我染過了。”周聽了很感動,說:“張先生,你沒有忘舊啊!”
1956年,張恨水列席全國政協二屆二次全會,茅盾將其介紹給主席毛澤東,毛一見張便說:“還記得,還記得。”茅盾說:“《××》那本書就是他寫的。”張連忙更正:“那是偽書,我寫的是《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由此可見張恨水的偽書氾濫之盛,竟連茅盾都難辨真偽。
【泉湧】
張恨水每天給多家報紙寫稿,從來不中斷。他的小說不僅救活了多家報紙,更是以一支筆養活了他數十人的大家庭。
1928年,張恨水同時有六部小說在報紙上連載,分別是《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青春之花》《天上人間》《劍膽琴心》。六部小說的人物、情節、進度各不相同,張卻能應付裕如。他採用輪流寫作的方法,先將一部小說寫出若干章回,估計足夠連載一段時間,再寫另一部小說。他每天要寫五六千字,案頭放著四五支鉛筆,鉛筆寫鈍了,磨磨筆尖,就算是休息了。
當時,文友中風傳,每天晚上九點,報館來索稿的編輯便排隊在張家門口等候,張低頭在稿紙上奮筆疾書,數千字一氣呵成,各交來人。一次,他坐在麻將桌旁上了癮,報館來人催稿,他左手打麻將,右手寫稿,麻將、交稿兩不誤。據張恨水的長孫張紀說,這是無稽之談,因為張恨水很少打牌,而且牌技很差。
1932年,張恨水在北平《世界日報》連載《金粉世家》的同時,在北平的《新晨報》連載《滿城風雨》,在上海《紅玫瑰》雜誌連載《別有天地》,在上海《新聞報》連載《太平花》,在上海《晶報》連載《錦繡前程》,在上海《旅行雜誌》連載《似水流年》。此外,他還在世界書局出版《滿江紅》,同時又在報刊上發表了《彎弓集》的各個短篇。
張恨水每日寫作時,除了吃飯如廁,幾乎所有時間都不停筆。有時他上廁所也在構思,想到一個理想的情節,急於記下來,邊系褲帶邊興奮地自言自語。他寫字速度很快,但字跡工整端正,從不寫草書,且極少塗改。弟妹們學習之餘常幫他抄寫稿件,往往他寫好兩頁,弟妹們才抄好一頁。
無論是在嘈雜的環境中,還是偶患小疾,或者抱著孩子,張恨水都保持著高效的創作。在艱苦卓絕的抗戰八年間,張恨水累計寫了八百多萬字的作品。據說張曾在26天內,完成了三篇宣傳抗戰的小說,一個劇本,一組筆記和兩組詩。
張恨水“稿德”之佳,在報社編輯中也有公論。向他約稿,幾乎有求必應,從不拖延。《金粉世家》連載五年零四個月,只有女兒患猩紅熱夭亡,傷痛之餘停稿一天,且二十四小時後即補上。
《金粉世家》中的人物有一百多個,張恨水同時還在創作《春明外史》《天上人間》《京塵幻影錄》等長篇,兒子張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