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奉玉泣出(7),涕盡續之以血。夫鄒衍之誠,孰與卞和?見拘之冤,孰與刖足?仰天而嘆,孰與泣血?夫嘆固不如泣,拘固不如刖,料計冤情,衍不如和,當時楚地不見霜。李斯、趙高讒殺太子扶蘇(8),並及蒙恬、蒙驁(9)。其時皆吐痛苦之言,與嘆聲同,又禍至死,非徒苟徙(10),而其死之地,寒氣不生。秦坑趙卒於長平之下(11),四十萬眾同時俱陷。當時啼號,非徒嘆也。誠雖不及鄒衍,四十萬之冤,度當一賢臣之痛;入坑坎之啼,度過拘囚之呼,當時長平之下不見隕霜(12)。《甫刑》曰(13):“庶僇告無辜於天帝(14)。”此言蚩尤之民被冤(15),旁告無罪於上天也。以眾民之叫,不能致霜,鄒衍之言,殆虛妄也。
【註釋】
(1)屈原:參見2·3注(15)。
(2)《離騷》: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大約寫成於楚懷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是屈原被上官大夫讒毀離開郢都時所作。《楚辭》:“楚辭”這個名稱,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其最基本的含義,是指戰國時代,我國南方楚地出現的一種新詩體,至西漢末劉向編校群經,才把屈原、宋玉、賈誼等人所作的楚辭,加上他的《九嘆》輯為一集,取名《楚辭》。悽愴:淒涼悲傷。
(3)懷:楚懷王(?~前296),熊氏,名槐(《詛楚文》作柤,戰國時楚國君,公元前328~前299年在位。公元前299年入秦被扣留,死於秦國。襄:楚頃襄王,戰國時楚國君,公元前298~前263年在位。
(4)厲:楚厲王,春秋時楚國君,公元前757~前741年在位。武:楚武王,春秋時楚國君,公元前740~前690年在位。
(5)卞和:參見26·19注(3)。
(6)刖:(yuè月):古代一種斷足的酷刑。
(7)奉:捧。
(8)李斯:參見21·12注(1)。趙高:(?~前207),秦宦官,本趙國人。胡亥為帝,任郎中令,後殺李斯,任中丞相。不久,又殺秦二世胡亥,立子嬰為秦王。旋為子嬰所殺。一說其為“隱官”,非宦官。扶蘇:(?~前210),秦始皇長子。因對秦始皇坑殺儒生等事多次進行勸諫,觸怒始皇,遂被派往上郡監蒙恬軍。趙高等矯詔立少子胡亥,他被迫自殺。
(9)蒙恬:參見21·6注(1)。蒙驁(áo熬):蒙恬的祖父。據《史記·蒙恬列傳》記載,蒙驁死於始皇七年,未與蒙恬同禍。這裡應是蒙恬之弟蒙毅。
(10)苟徙:二字無義。“苟”為“拘”之形誤,“徙”字涉“徒”衍,又脫“見”字。“苟徙”應為“見拘”。
(11)坑:活埋。秦坑趙卒於長平之下:參見19·5注(2)。
(12)隕(yǔn允):降。
(13)《甫刑》:即《呂刑》,《尚書》中的一篇。
(14)庶:眾民,百姓。僇lù路):通“戮”,殺。旁:廣,普遍。
(15)蚩尤:參見41·7注(1)。
【譯文】
萬眾人都嘆息,尚且不能感動上天,鄒衍一聲長嘆,怎麼能使上天降霜呢?鄒衍的處境,哪能與屈原相比?被拘囚的冤屈,哪能與投江相比?《離騷》、《楚辭》淒涼悲傷,一聲長嘆,怎能與它相比?屈原死的時候,楚國並沒有降霜,這是楚懷王、楚襄王時的事情。楚厲王、楚武王時,卞和向他們呈獻玉石,被砍掉了雙足,卞和捧玉而流淚,眼淚流盡了接著就哭出血來。鄒衍的虔誠,怎能與卞和相比呢?被拘囚的冤屈,怎能與砍掉雙足相比呢?仰天長嘆,怎麼能與哭出血相比呢?長嘆確實不如哭泣,拘囚確實不如砍足,衡量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