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轟炸機群。
分別從琿春、佳木斯、牡丹江、虎林四個基地起飛,在集中了抗聯全部的P四零戰鬥機護航之下,越過朝鮮半島日軍攔截線之後。在十六架電子戰和導航飛機的掩護之下,於午夜分為兩批抵達日本神戶上空。
在作為先導機的六架惠靈頓轟炸機投擲下的十八枚凝固汽油彈,燃起的熊熊大火作為地面的引導之下。一百架惠利特轟炸機,以及二十架B十七轟炸機,率先投擲了二百噸高爆炸彈。
隨後攜帶了上千噸凝固汽油彈的四百二十架重轟炸機,採取了同時以三千米的高度投彈的戰術。將這近一千噸凝固汽油彈,全部投放在了神戶城區。一千噸的凝固汽油彈外加二百噸高爆炸彈,將這個日本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之一,一次性的從地球表面抹去。
而在重轟炸機對城區轟炸的同時,二十架協同出動,專門用來壓制防空火炮的伊爾四與DB三轟炸機,在全部出動的五十架惠靈頓轟炸機,將神戶周邊日本人的高炮陣地,也徹底炸了一個底朝天。
這些專門用於壓制防空火力的DB三轟炸機與伊爾四轟炸機,都是經過特殊改裝。機翼和機頭上,一共安裝了七門從拉格三戰鬥機,以及颶風二型戰鬥機上拆卸下來的蘇制二十毫米機炮,並攜帶了十枚五十公斤小型炸彈。
專門用來壓制日軍地面防空炮火,減少重轟炸機損失的。這批專職對付日軍防空炮火的轟炸機,在大批轟炸機群進入日本本土之後。只要地面上有開火的高射炮陣地,立即俯衝下去解決。
為了解決地面火力對轟炸機群的威脅,在最結實的惠靈頓轟炸機航程不夠的情況之下。抗聯對其進行了部分的改裝,將炸彈艙內安裝了有裝甲防護的油箱。使其航程增到了近一倍,足足有三千公里,同時將飛機上的機載機槍數量增加到了九挺。
儘管將炸彈艙改為油箱,多少顯得有些冒險。但是這款飛機機體異常堅固,再加上增加的油箱都採取了裝甲保護,只要飛機自身不出毛病。油箱被擊中引爆的可能性,幾乎可以說不存在。
絕大多數日本戰鬥機裝備的兩挺十二毫米效能很差的機槍,根本就無法穿透可以用結實來形容的機體。在壓制地面火力的時候,高射機槍命中一樣沒有用。至於日軍的各種高射炮,因為是低飛大口徑的沒有用。中小口徑高炮,又可以利用速度以及堅固的機體直接略過。
相對於裝甲防護比較弱一些的伊爾四和DB三來說,這款可以說用生鐵製造惠靈頓轟炸機,幾乎成了對地壓制的主力。對於高炮陣地先用機身上的九挺十二毫米機槍掃射,然後由DB三以俯衝轟炸的模式,投擲攜帶的五十公斤炸彈,以徹底的削弱地面防空火力。
抗聯根據名古屋大空襲總結的經驗,制定出來的這個戰術,可謂是相當的絕妙。拿著惠靈頓這種皮堅肉厚的重轟炸機,當成對地攻擊機使用。與被當成俯衝轟炸機使用的DB三、伊爾四配合,在對神戶轟炸之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此戰抗聯出動的轟炸機數量,為四二年之最。但是沒有一架轟炸機,被日軍的高射炮群擊落。反倒是日軍部署在神戶周邊的地面防空陣地,只要開火基本上就被摧毀。此次轟炸只有九架轟炸機,在返航的時候被日軍戰鬥機擊落。
沒有了地面火力的威脅,飛的最低的斯特林轟炸機皮糙肉厚。日本人戰鬥機上的兩挺十二毫米機槍對付他,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而且斯特林轟炸機的自衛火力也不弱,八挺十二毫米機槍,也足以讓所有攔截的日軍飛機不好受。
至於B十七和B二十四轟炸機,強大的自衛火力和生存能力,讓攔截的日本戰鬥機反倒是被擊落不少。日本人此時還屬於相當原始,還是拿著對付中國人原來老式自衛火力薄弱轟炸機的戰術,對付這些渾身上下猶如火刺蝟一樣的轟炸機吃足了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