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幾乎全軍覆沒,趙佗僅帶著六千親軍一路丟盔卸甲,倉皇的逃回了番禺。回到番禺後,趙佗急掉從閩越撤回的大軍回防,同時下令鎖閉四關,放棄了嶺南西部的大片領土,斷絕了和秦軍的接觸。
反觀秦軍,死傷不足四千,戰果卻令人瞠目結舌——足足俘虜了二十七萬南越軍,其中大部分都是自己拿著武器前來投奔秦軍的,少部是戰後潰逃被秦軍抓俘的。
這一仗徹底的擊破了趙佗的自信心,也讓他速戰速決的想法破滅,他開始對秦軍恐懼萬分,給前面下嚴令禁止南越軍出擊秦軍,只能死守,死守,還是死守。讓他感到慶幸的是秦軍果然沒有繼續深入南越,僅僅只是滿足於佔據西北一隅。
雖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大勝,韓信卻並沒有如英布那樣頭腦發熱,嚷著要打到番禺去生擒趙佗。
事實上秦軍能取得如此令人咋舌的戰果,主要原因仍然是對手出了問題,而並不是他們自身又多強大,強大的到了不可戰勝的地步。用韓信的話說就是驅趕著三十萬毫無鬥志的鴨子,如果這都不能取勝的話,那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趙佗犯了一個大錯,如果最開始他只是閉關緊守,果斷的放棄西北被秦軍佔領的地盤。那韓信就算有通天之能,也只能鎩羽而歸。要知道嶺南之大,當年五十萬秦軍撒下去尚不能完全佔領,更別說僅僅憑著他的二萬多人馬。趙佗所率的這部秦軍在嶺南紮根十多年,早已和本地越人並無區別,對地形都是十分了解。秦軍若想一路攻關拔寨,那豈不是難如登天。
所以韓信理智的選擇了放棄進攻,他之所以攻入嶺南,並非這塊不máo之地有什麼興趣,他需要的僅僅是人口,對秦國寶貴無比的人口,尤其是合格的兵員。
而在嶺南,最不缺的就是兵卒了,當初始皇帝的豪氣曾經將帝國近半計程車兵留在了這裡。
韓信攻佔布山縣,在這裡建立了桂林郡治,同時派軍向西一路招降與番禺隔斷的南越軍民。桂林郡的重新設定,象徵著秦國的勢力重新回到了嶺南,與趙佗的南越國在嶺南分庭抗拒。
聽聞秦國已經南下,嶺南移民紛紛向桂林奔來,其中不但有著秦人,一樣有著很多六國子民。嶺南的艱苦早已經讓這些離開故鄉的孤魂野鬼們飽受其苦,日夜思念著回到故鄉,就孫不能回到故鄉,能回到中原離開這個鬼地方也好呀。
這一月多的時間內,共有三十萬中原人投奔秦軍,算上之前俘獲的三十萬士兵,韓信已經完成了他最初的目標。
嶺南並非久留之地,韓信便以甘肖為南軍主將,領桂林太守,會合從巴蜀增援而來的秦軍,共計五萬大軍戍守桂林,同時調蜀人十萬入桂林屯邊以自養。歸降的嶺南士民則分成數批,沿著新道相繼北上返回,借道巴蜀然後返回關中。
六月十三,出征三個多月的上將軍韓信終於返回了咸陽,迎接他的是秦人震天的歡呼聲。這場歷時三個月的南征,共為秦軍開拓了三個郡,國土擴大一倍有餘。更為重要的是為秦國帶回了寶貴的人口,還有近三十萬經驗豐富的老卒。
這三十萬南征軍舊部韓信並沒有全部徵召入伍,而是徵求個人的意見,將一部分不願意繼續從軍的恢復了農籍,讓他們用耕種納糧來代替服兵役。對於那些六國出身計程車卒,韓信也沒有任何的歧視,一律公平對待,如果願意繼續從軍的則根據軍功響應給予軍職,並沒有差別與秦人。
事實上秦國一直是一個胸襟廣大的國家,從秦孝公變法以來,秦軍中能成名將輩出,其大多數竟為六國之人。其中以戰將以楚人白起、齊國蒙氏父子為縣,名相更是數不勝數,商鞅、張儀、范雎、呂不韋、李斯皆是名噪一時的權臣名相。
秦國“英雄不問出身”的包容也讓六國人才趨之若鶩,韓信今日的所為也無非是遵從舊制,卻也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