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成功抓捕了朝鮮大院君,平息亂局。1890年,為李鴻章翻譯長篇電稿時,因勞猝死。馬建忠的四哥為上海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外甥朱志堯為上海求新機器廠創始人。
1882年6月,中國特使馬建忠受命前往朝鮮,輔導朝鮮與德國簽署條約。北洋水師派出“超勇”、“揚威”、“威遠”三艦護送。當時北洋水師新建,能夠出遠海的艦隻較少,此前總理衙門特別從南洋水師將“登瀛洲”艦調至北洋,駐泊煙臺,熟悉北洋航路,以便將來北洋一旦有事,可以從速應援。應北洋的協商,“登瀛洲”由管帶葉伯洌е富櫻��奼毖筧�⒁黃鸝�俺�剩�宰成��4撕螅�暗清�蕖輩渭恿順�省⒌鹿�┦鶥踉嫉母髦滯飩換疃���私�捶禱嗇涎笫保�蚰涎笞芏交惚ǔ�首純觶�艽�恫�'又特別在朝鮮漢城、仁川等重要城市、海口參觀遊歷。7月初,任務完成,“登瀛洲”仍然回泊煙臺。(26)
未能料到的是,就在中國艦隊走後不久,朝鮮局勢平地驚雷,發生鉅變。
當時的朝鮮,由於前代國王去世時無嗣,選年僅12歲的旁支子弟李熙繼位。李熙即位前,朝政由其父親大院君李是應掌控。李熙成年之後,大院君按照制度歸政給國王,但由於李熙性格懦弱,大權又操縱到王后閔氏為首的外戚手中。以閔氏為首的閔姓外戚,受洋務影響較深,主張朝鮮應該採取對外開放政策。而大院君李是應對此極為不滿,主張保守的閉關鎖國政策。1882年7月23日,朝鮮京城漢城的守軍發現發放的俸米數量不足,對於當權的閔氏外戚貪汙腐敗的憤怒情緒被激發,爆發了大規模的兵民起義。和後來的東學黨起義類似,起義者也是認為朝鮮百姓苦難的現狀,與官僚的貪汙和外國人的壓榨有關,起義軍一面攻入王宮,追殺閔妃和外戚高官,一面搗毀日本駐朝鮮的公使館,殺死日本外交人員,釀成重大事變,史稱壬午兵變。
美術作品,朝鮮大院君李是應被押上“登瀛洲”艦的情景。創作:海軍史研究會顧偉欣。
朝鮮王后閔氏化妝成宮女逃出漢城,派專人赴中國求援,起義的軍民則將大院君擁入王宮,主持國政。
聽說朝鮮發生大規模兵變,尤其聽說日本外交官被殺,日本已經準備派出軍隊前往朝鮮干涉時,清政府立刻下令回籍守制的李鴻章,和代理李鴻章署理北洋大臣的張樹聲,要求採取果斷措施平息事件,以防日本藉機生事。
8月9日,丁汝昌、馬建忠等率領北洋水師的三艘軍艦趕到朝鮮,觀察局勢,戒備已到達朝鮮的日本軍艦。“登瀛洲”艦也於此時被調派朝鮮。
由於中國出動了吳長慶部淮軍登陸朝鮮,果斷鎮壓兵變,杜絕了日本藉機生事的口舌,使得事態沒有進一步惡化。對於被起義軍民擁戴入宮的大院君李是應,中方認為其是兵變的禍首。8月26日,丁汝昌、馬建忠、吳長慶設計將李是應誘到漢城郊外的軍營中,將其拘捕,立刻交由“登瀛洲”艦押送回華監禁。
在北洋參與了北洋水師組建以來第一次對外軍事行動,使得“登瀛洲”在此時艦船並不多的北洋,更加受到重視。以至於1883年初,新任的兩江總督左宗棠要求將“登瀛洲”調回南洋時,直隸總督李鴻章非常之不情願,稱兵亂過後朝鮮海口需要得力軍艦駐紮,北洋的軍艦不夠分撥,必須將“登瀛洲”暫借留用。此後,直到吳長慶部從朝鮮撤軍,“登瀛洲”才離開朝鮮,重回南洋。
經歷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歷史事件,“登瀛洲”在這以後的生涯顯得有些落寞。1891年,兩江總督劉坤一為緩解南洋水師經費緊張的困狀,將部分艦齡過老的軍艦退入二線,“登瀛洲”被選在列。比其他老軍艦稍微幸運的是,“登瀛洲”沒被當成運輸艦使用,而是改作了南洋水師的練習艦。又過數年,1897年,“登瀛洲”終於被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