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鍾書一下子就興味索然,觀火須得隔岸,如果大火燒在家門口,那就不好玩了。剛才的興奮瞬間消失殆盡,開始琢磨對方接下來可能採取的手段了。
上輩子的父母有個好朋友,政治系的教授,他經常來家裡和父母一邊喝茶一邊天南地北地閒聊。他們聊的內容很多很雜,不管是一條新聞,還是一個電視情節,只要有爭鬥,他們都可以聯絡到《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上去,上綱上線地分析一番取樂。他有時也會在一旁靜聽,聽了就跟著傻笑,可是笑完了回味起來卻又覺得很有道理。
人類歷史發展了幾千年,可是不論古今中外,不論世界大戰還是地區衝突或者商戰情戰等等,所有的爭鬥歸結起來不外乎就那幾種,用到的謀略計策都可以用三十六計來概括。
這些年來他冷眼旁觀,莫府裡的情形亦是如此,想來羅姨娘再高明也超不出這個範疇。
她們之間那些明爭暗鬥大小動作他都看得明白,稍加思考也能想得出對策,只是他自認為是條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整天挖空心思地算計別人在他看來就是浪費生命。他珍惜生命,蘇姨娘拼盡全力把他生下來不是讓他與這種人周旋的,才懶得為這些人浪費腦細胞。
總而言之,他的辦法就是一如既往地以不變應萬變,退避三舍,瞅著機會就戲弄她們一下。
這天羅姨娘又來了。她一進門,莫鍾書便跟老太太談起了書畫。他以為羅姨娘家裡是小鎮上開酒樓的,頂多算個小家碧玉,對這些所謂高雅藝術應該接觸不多,找個她不能插嘴的話題,晾她半天,也許她就不來自討沒趣了。(本章節由網友上傳&nb)
哪知道羅姨娘談起這些來頭頭是道,提到當世名家的畫法流派更是如數家珍,顯然是下過一番苦功的。她口中說著,手上還不停,殷勤地給老太太捏肩捶腿。
莫鍾書瞟了她一眼,話風一轉,開始說起了南北美食。羅姨娘真是家學淵源,雖然十指纖纖不沾陽春水一般,廚房裡的十八般武藝也是樣樣精通。莫鍾書會做的菜式不多,但過去走南闖北,吃過的特色美食不少,還曾經是幾個美食論壇的常客,看過的帖子林林總總數不清,雖然動手能力不強,理論知識卻是豐富之極,此時便隨口道些出來。
羅姨娘很是詫異:“五少爺怎麼懂得這麼多?”君子遠庖廚,富貴人家的少爺本該連廚房裡的傢什都不認識幾樣,且他滿打滿算也才七歲。
莫鍾書一臉謙虛:“我是從曾祖父留下的藏書裡看來的。”
羅姨娘馬上就誇讚他聰明好學,小小年紀就滿腹經綸。
莫鍾書前面花了那麼多力氣來鋪墊,可不給她歪樓的機會,馬上又把話題扭了回來,開始大談特談“佛跳牆”的美味。
羅姨娘茫然:“佛跳牆?我沒聽說過。”
莫鍾書淡淡一笑。天下事你沒聽說過的多了。
“據說,某高僧外出遠遊,夜宿旅店,正好隔牆人家以此菜宴奉賓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頓棄佛門多年修行,乃跳牆而入要求同享。‘佛跳牆’即因此而得名。這菜有詩讚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莫鍾書煞有介事地念了兩句,又搖頭嘆道:“可惜呀,咱們府裡幾個廚子廚娘都不會做。別說是我,就連見多識廣的老太太都沒能嘗上一口。”
羅姨娘果然上鉤,以為是個拍馬屁的好機會:“老太太也想嘗麼?那你給我說說做法,我明天試著做做。”
“這菜可不簡單,要用到幾十種原料,花費許多工夫才能做好,我可不敢勞煩姨娘。”這就叫欲擒故縱。
“不勞煩,不勞煩,我正想愁不能孝敬老太太呢。”
哼哼,這可是你自己說的。莫鍾書等到了這一句,便不再賣關子。他先說做“佛跳牆”要用到的原料:“雞鴨、羊肘、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