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無限的敬意。對於增進中印兩國人民的友誼,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在印度人民心目中,他實際上變成了中印友誼的象徵,他將長久地活在人民的心中。
我眼前不但有過去的人物的影子,也還有當前的現實的人物。正當我們在參觀的時候,好像從地裡鑽出來一樣。突然從遠處跑來了一個年老的中國婦女,看樣子已經有七十多歲了。她沒有削髮,卻自稱是個尼姑。她自己說是湖北人,前清時候來到印度。詳細的過程我沒有聽清楚,也沒聽清楚她住在什麼地方。總之是,她來到了菩提伽耶,朝佛拜祖,在這裡帶髮修行。印度的農民供給她食用之需,待她非常好。看樣子她也不懂多少經文,好像連字——不管是中國字還是印度字,也不認識。她纏著小腳,走路一瘸一拐的,卻飛也似的衝著我們跑過來,直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恐怕她已經好久沒有看到祖國來的人了。今天忽然聽說祖國人來,她就不顧一切,拼命跑了過來。她劈頭第一句話就是:“老爺們的行李下在哪個店裡?”我乍聽之下,不禁心裡一抖:她“不知秦漢,無論魏晉”。我們同她之間的距離已經大到無法想象的程度了,我們好像已經不是同一個世紀的人物了。她對祖國的感情,對祖國來的親人的感情看樣子是非常濃厚的,但是她無法表達。我們對她這樣一個桃花源中的人物,也充滿了同情。在離開祖國萬里之外的異域看到這樣一個人物,心裡酸甜苦辣,什麼滋味都有。我們又是吃驚,又是憐憫,又是同情,又是高興,但是我們也無法表達。我腦海中翻騰出許許多多的問題:在現在這個世界上,怎麼還能有這樣的人物呢?在過去漫長的四五十年中,她的生活是怎樣過的呀!她不懂印度話,同印度人民是怎樣往來呀?她是住在茅庵裡,還是大樹上呀!她吃飯穿衣是怎樣得來的呀?她形單影孤,心裡想些什麼呀?西天佛祖真能給她以安慰嗎?如果我們現在告訴她祖國的情況,她能夠理解嗎?如此等等,一系列的問號湧上心頭。面對著這樣一個誠愨樸實又似乎有點痴呆的老年婦女,我們簡直不知說些什麼好,簡直是無所措手足。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給她一些盧比,期望她的餘年過得更好一點,此外再也沒有什麼話可說了。在她那一方面,也似乎有些不知所措。她伸手接過我們給的錢,又激動,又吃驚,又高興,又悲哀,眼睛裡湧出了淚水,說話聲音也有些顫抖了。當我們的汽車開動時,她拖著那一雙小腳一瘸一拐地跟在我們車後緊跑了一陣。我們從汽車的後窗裡看到她的身影,眼睛裡也不禁溼潤起來……
佛教聖地遍佈印度各地,我無法一一回憶。況且事情已經隔了將近三十年,我努力把我的回憶來攪動,目前也只能攪動出這麼多來。其餘零零碎碎的回憶還多得很,讓它們暫且保留在我的記憶中吧!
1979年3月
txt小說上傳分享
回到歷史中去(1)
一提到科欽,我就浮想聯翩,回到悠久的中印兩國友誼的歷史中去。
中印兩國友誼的歷史,在印度,我們到處都聽人談到。人們都津津有味地談到這一篇歷史,好像覺得這是一種光榮,一種驕傲。
但是,有什麼具體的事例證明這長達兩千多年的友誼的歷史呢?當然有的。比如唐代的中國和尚玄奘就是一個。無論在哪個*上,幾乎每一位致歡迎詞的印度朋友都要提到他的名字,有時候同法顯和義淨一起提。聽說,他的事蹟已經寫進了印度的小學教科書。在千千萬萬印度兒童的幼稚的心靈中,也有他這個中國古代高僧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