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待勞。司馬懿出於對己彼雙方形勢的正確估計,在出師前就與魏主一起制定好了戰略,以守為攻,拖垮蜀軍的作戰方略。交戰不利,更堅定了其堅守待變的決心。他並非沒有羞恥之感,在他看來,受辱事小,戰爭失敗才是大。因而強忍激憤,只在“心中大怒”。你有千條計,我有老主意。於是,司馬懿仍堅壁高壘,靜待抗蜀的最佳時機到來。
司馬懿的忍,當然不是消極的,他在忍的同時,對蜀軍的動靜也是密切地注意著,特別注意抓住機會了解蜀主帥諸葛亮的情況。蜀軍使者:“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繫纜也。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一番話,無意中把蜀國軍師諸葛亮的一個重要訊息透露給了司馬懿:“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呼?”司馬懿由此得出諸葛亮將不久於人世的估計。原來不僅蜀國拖不起,就連諸葛亮的身體也吃不消。
對於諸葛亮的這番侮辱,司馬懿沒有白忍,形勢終於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蜀軍終於熬不住了,盟友吳軍又在配合攻魏中兵敗合肥,無奈之下,蜀軍只得無功而退。
司馬懿接受巾幗素衣,很多人都以此為笑料,並以“死諸葛嚇退生仲達”笑司馬懿之怯懦。但人們卻不知道,他如果不堪侮辱,而逞匹夫之勇,蜀軍很可能打破魏國防禦而挺進中原。即不如此,魏軍也會遭到慘重的損失。
司馬懿可不是孬種,他隱忍了諸葛亮給他帶來的奇恥大辱,反而運用類推的大智慧,從蜀漢使者處得到了“諸葛亮事必躬親,身體已經支撐不了多久”的重大軍事情報,最終諸葛亮沒有戰勝司馬懿,笑到最後的是司馬懿。 。。
鄭莊公掘地見母
鄭莊公掘地見母
春秋時代的鄭國國王鄭莊公,由於他的母親姜氏策劃他的弟弟造訪,鄭莊公平定了弟弟造訪後,詛咒發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再也不想見他的母親了。
可是,莊公回到國都以後,久而不見母親,漸漸地開始後悔,不覺自言自語道:“我殺了我的弟弟,又趕走了我的母親,實在是罪過啊!”
有一個叫潁考叔的人,為人正直無私,以孝敬父母誠信交友而小有名氣。
見莊公今天的情況,對人說:“母親不像母親,但是,兒子不能不像兒子,莊公今天的舉動有傷風化。”
於是,潁考叔代了數頭鴞鳥,以獻野味為名來見莊公。
莊公問:“這是什麼鳥?”
潁考叔說:“這種鳥名字叫‘鴞’,白天看不見泰山,晚上可以明察秋毫。小的時候靠母親撫養,長大以後就把母親給吃了,這是一種不孝之鳥,所以要把它吃掉。”
莊公面有愧色沉默不語。
此時正好廚師獻上蒸羊,莊公給穎考叔一條羊腿。穎考叔只揀好肉,用紙包裹,收藏起來。莊公趕到奇怪問他為什麼。
考叔說:“小臣家有老母,小臣家貧,每日只能用野味來孝敬他老人家,從未享受如此美味。所以,收藏起來帶回家中,孝敬老母。”
莊公感嘆:“你真實孝子啊!”說到此,莊公不覺長嘆一聲。
考叔問:“主公為何長嘆?”
莊公說:“你有老母可以奉養,得盡人子之心。寡人貴為諸侯,反不如你。”
考叔佯為不知,又問:“姜夫人不是好好的嗎,何為無母?”
莊公將姜氏與太叔共謀造反,細述了一遍:“已發下‘黃泉’之誓,追悔莫及。”
考叔說:“太叔(莊公弟弟)已經死了,姜夫人只有主公一個兒子,又不奉養,與鴞鳥有什麼區別?如果以黃泉相見覺得為難,我有一計,可以解決問題。”
莊公問:“什麼計策?”
考叔說:“掘地直到見泉水,建一地下室,先迎姜夫人在地下室居住,告訴她主公想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