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英的美國人發明了一種威力強大的自動武器。”
“馬克沁?”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那麼陛下有沒有想過,這種自動武器將改變歷史,使戰爭改頭換面。”
腓特烈三世的眉頭跳了幾下,似乎有點懷疑馮承乾的這番言論。
“陛下現在不相信也沒什麼,只是我們必須明白,在這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改變的不僅僅是生產方式,還有很多很多。下一場戰爭,必然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沒有強大的海軍,帝國就不會有海外貿易,也就不會獲得海外資源。僅憑本國資源,帝國有把握打贏下一場戰爭嗎?”
腓特烈三世既沒有贊同,也沒有反駁馮承乾。
馮承乾也沒再多說,畢竟要改變一個陸權帝國皇帝自幼就形成的意識,絕對不是靠三言兩語就能辦到的事情。
德意志第二帝國需要時間,腓特烈三世也需要時間。
馮承乾相信,只要時間久了,耳聞目染之下,腓特烈三世肯定會有所改變,認識到海權的重要性,下定決心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讓已為歐陸頭號強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國。
也許,見到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腓特烈三世就會有所感悟。
第十二章 皇帝的回報
目睹英國艦隊的風采,馮承乾的感觸並不大。不是因為在朴茨茅斯見過英國戰艦,而是這是個變革的時代。
近代海軍,經歷了風帆時代、鐵甲艦時代與無畏艦時代。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是鐵甲艦時代末期。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艦徹底取代了風帆戰艦,只是很快會被更加強大的無畏艦取代。
英國艦隊,不可說不強大。
只是在馮承乾眼裡,再過十多年,這支看似強大的艦隊就會在海軍軍備競賽中被徹底淘汰。
此時的強大,根本算不了什麼。
誰能率先抓住軍事技術革命的契機,誰就能在下一輪競爭中拔得頭籌。
檢閱艦隊,無非是英國在炫耀武力。
看得出來,腓特烈三世很有感觸。
區區島國,能夠成為全球第一強國,擁有超過本土面積一百倍的海外殖民地,控制數億人口,大英帝國靠的就是這支強大的、戰無不勝的艦隊。沒有這支艦隊,大英帝國恐怕還是英倫三島上的小國。
維多利亞女王處心積慮的安排,已經達到了目的。
只是,腓特烈三世在認清了大英帝國的實力之後,也產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並且認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
檢閱皇家海軍艦隊後,腓特烈三世沒有返回倫敦,直接登上了“勃蘭登堡”號。
與英國皇家海軍那些龐大的戰艦相比,“勃蘭登堡”號、以及隨行的“伊倫娜”號顯得極為渺小。
如此巨大的反差,再次給腓特烈三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不難想像,為什麼威廉皇儲會在成為皇帝之後,全力支援海軍建設。
任何一位帝國皇帝見到大英帝國的艦隊,都會產生同樣的感想,即一個強大的帝國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艦隊。
德意志第二帝國不例外,沙皇俄國也不例外。
回國途中,腓特烈三世多次找到馮承乾,詢問了與海軍、特別是與海軍建設長遠規劃有關的問題。
馮承乾沒有鼓動皇帝,而是講出了事實。
海軍不像陸軍,不是招一批軍人,把槍支分發下去,再進行幾個月強化訓練就能組建部隊的簡單事情。
構成海軍實力的三個因素分別是:理論、人員與戰艦。
雖然馬漢現在還是美國海軍學院院長,要等到兩年後,“海權論三部曲”的第一部,即《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