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聖上,且不說李信此人桀驁不馴慣了能否奉詔,便是如何傳旨也是問題,東虜十萬大軍阻於錦州城外,又能犧牲何人……”
第五百二十四章 廷議封賞
“再者,李信擅自出兵,打亂朝廷部署,已屬咎由自取,劉宇亮更是抗旨不尊,理應治罪才是,姑且念其一片拳拳之心,不予追究也便是了。若是聖上為了此二人開此鼓勵擅動抗旨的先河,將來不知要有多少人有樣學樣,此風萬萬不可長啊。”
張四知抖著花白的鬍鬚,苦口婆心的勸說皇帝打消對李信的最後希望,與此同時群臣們也紛紛表示,錦州孤懸在外,又被清軍十萬精銳圍困,就算是傾山海關之兵也未必能解圍。就算不過欠餉士氣低落,強行出兵而去,一旦出了閃失,損失的便不僅僅是軍卒,就連山海關都將出現危險,是以大臣們紛紛勸皇帝三思。
朱由檢本就是憑著惻隱之心提在廷議上提出此事,大臣們反應激烈雖然不在意料之中,可他們的規勸之言卻也是有道理的。幾經權衡之下,他終於放棄了援助李信的打算,而是轉而將目光望向了一直沉默不語的新進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洪承疇。
“洪卿一言未發,不知該如何應對眼下局勢,可有成竹只見?”
洪承疇這個兵部尚書可不是領的空銜,而是實實在在領了兵部尚書的差事。他一直不發一言,實際上是不想過分的捲入張四知與薛國觀等人的私利中去,他現在打定了主意只唯皇帝之命是從。
不過,他卻還沒徹底摸清皇帝究竟意欲何為,自然不便於貿然表態,但是皇帝既然開口動問,如果一句不答顯然又是不合適的,於是思量了一下後,便只好答道:“以臣之見,錦州城雖遭韃子十萬大軍圍困,卻未必是一時半刻可以陷落,以李信之能,堅守三兩個月當是無礙。既然朝廷現在無力出兵救援,若從實際出發,不如便趁此機會集中精力解決中原張李流賊。到那時,若李信依然堅守得住,朝廷自可騰出手來大舉出關解其圍。”
洪承疇所言也算是另闢蹊徑,眼下所有的人都將注意力放在了北面,而偏偏他卻將皇帝的目光引向南方,這個建議雖然中肯,但其言下之意竟然也是放棄李信不管。
有些頭腦反應快的大臣們不僅暗自腹誹,這洪承疇看來也是個薄情寡義之人,此番出言不管是出於公心抑或是私心,都等於宣佈放棄李信是眼下的正確選擇,甚至是唯一選擇。
“趁著韃子無暇南顧,集中精力處置中原流賊,好提議,啟奏聖上,臣薛國觀附議!”
洪承疇的這個提議顯然是對楊嗣昌極為有利的,薛國觀當然沒有理由反對,他不但沒有理由反對,反而還要出手幫忙,以促成此事。
朱由檢對洪承疇的這個提議有幾分心動,比起李信的生死來,顯然他朱家的江山更為重要,如果真能就此解決中原流賊,也算是除掉了這個一直盤踞在他腹心的一大惡患。
於是,朱由檢右手一揮,對洪承疇的建議表示認同,繼而又問道:“洪卿可否詳細描述,如何集中精力剿滅中原流賊?”
“啟奏聖上,流賊所慮者,無非是剿而不絕,流竄諸省。實際上,朝廷每每總是功虧一簣,蓋因韃子每每在關鍵時刻犯邊,剿賊之兵被迫勤王,自然就給了數次幾近窮途末路之流賊以逃生的機會。眼下李信若能牽制韃子三月以上,臣自請命,南下配合楊閣老一同剿賊,半年之內若不肅清流賊……”
洪承疇接下來保證的話還未出口,朱由檢興奮的便將其打斷:“洪卿所言當真?”半年肅清流賊,他雖然覺得有些言過其實,但就算這話有水分,洪承疇若能以一年的時間剿滅流賊也是解決了他登基以來最大的心腹之患啊。不過,緊接著他又黯然了,如果要用一年時間,韃子恐怕早就攻克了錦州,到時候趁勢重新反攻山海關,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