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擁有者的戰略陷阱。90多年前,當戰鬥機剛問世,一些國家驚呼要發展高射炮兵、建立國家防空系統的時候,杜黑就指出“地面防空兵器是一種浪費”。美國1977年在國防部建立了反隱形辦公室,對各種時間段發展反隱形技術和能力的效費比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發展反隱形技術比發展隱形能力要困難100倍。這個1∶100比例也是戰場上的軍事效費比。試想,以美國發展隱形戰機和隱形空軍的巨大預算,防禦者該拿出怎樣天文數字的防禦經費來?
X-45A無人駕駛飛機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輪流對中國實行核訛詐,當時軍事上的嚴峻情形與今天頗為相似。毛澤東等戰略家果斷決定研製自己的核武器和投送系統,採取以毀滅對毀滅、相互摧毀的戰略。中國只發展出了非常有限的核武器,就使籠罩在中國頭上的核烏雲立即消散。如果新中國以有限的財力和人力投入反導系統和遍佈全國的地下設施,結果將是怎樣的不堪設想!
所以,中國的核戰略對於那些苦思冥想對付隱形飛機和隱形空軍的戰略計劃者,有著普適性的、直接的借鑑意義。在戰略層面上,對付隱形戰機和隱形空軍最根本、最有效的辦法是:①加速發展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隱形技術,儘快裝備隱形戰機,然後逐步實現空軍整體隱形化,儘快擁有同等常規威懾能力,以攻對攻才能以戰止戰;②在隱形技術問世之前,發展太空偵察系統,利用現有成熟的高技術,從源頭上掌握隱形空軍的戰略動態,為己方遠端打擊力量提供目標方向。力避己方有效的反制手段,在躲過隱形空軍的先敵打擊的同時能夠實施快速反擊;③發展X波段相控陣雷達。據報道,美國準備很快在日本部署的X波段相控陣雷達,具有在3000千米外發現棒球大小目標的能力。雖然這是美國為全球導彈防禦計劃研製的,但有如此效能的雷達,發現隱形飛機也是可能的。應當集中財力、物力,首先掌握剋制隱形飛機的探測技術,然後以此原理髮展防空武器。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國正面臨核武時代以來(17)
(二)戰術策劃層面上應以打基地、打節點為主
隱形空軍不是想象中而是現實威脅,因此對付隱形飛機和隱形空軍的辦法不能好高騖遠,更不能“面向未來”紙上談兵,而必須從眼前的實際出發,立即拿出應對之策。我認為,必須克服刻舟求劍,試圖從現有裝備的常規戰術中,去尋找戰勝對手的思維方式。要承認一個事實:在F…22A為代表的新一代隱形戰機面前,就傳統空戰而言,所有的第四代及其以前的戰機,都基本變成了“瞎子”。所以,應該毫不猶豫地擯棄以可視性戰機與隱形飛機進行空戰的一切戰術思想,改採“避長擊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略。怎麼打?杜黑在《制空權》中有個有趣的比方:“當一條瘋狗闖進村莊時,村民們並不是各自待在自己家門口,手拿棍子,等待瘋狗突然出現時把它擊斃。這樣做會耽誤他們的工作,並不能阻止瘋狗咬人。沒有一個村民會這麼辦。他們定會聚集三四個或更多勇敢的人去追蹤瘋狗,找到它的窩,將它打死。”這個比喻幾乎可以原封不動地作為今天對付隱形飛機的戰略——即以其作戰基地(包括海上移動基地)為基本打擊目標,變打飛鳥為打鳥巢。隱形空軍的空中作戰平臺隱形,但其基地卻無法隱形;隱形飛機在空中具有高機動性,但其基地卻無法移動,就是其海上移動基地,其整體目標也過於龐大,而移動緩慢,難以隱形。因此,可以採用陸海空立體飽和攻擊,以超低空遠端突襲為基本作戰手段,也可以以中遠端彈道導彈突然襲擊。透過此種戰略戰術,成建制、大批次消滅隱形戰機,不僅可以斬斷戰爭挑起者的長臂,同時也可重挫其士氣。因此,在現有武器裝備的發展計劃中,大力加強遠端打擊平臺和遠端巡航導彈的效能和數量,應成為現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