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頁)

域的體積發生變化時,量子場能量資訊結構和零點能振動都相應發生變化,在這些變化所引起的一系列極性的互互動感中,則發生“真空漲落”、“真空凝聚”、“真空相變”、“真空極化”、“真空對稱性的破缺”等變化,於是由“真空態”變化成“粒子態”,這是能量與物質層次的“有生於無”,也是由“妙”轉化為“徼”的極化形成。這裡有深刻的機制原理,老子描述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釋迦牟尼佛描述為“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老子和釋迦牟尼佛是從資訊→能量→物質來闡述,現代科學的認識只到了能量→物質的層次,但機制和精神有可對應性。老子講的“無”和佛陀的“寶明妙性”相對應,物理學還應有“絕對真空”才能與老子和佛陀的證悟相對應;老子的“有”和佛陀的“晦昧虛空”,可與物理學的量子場的基態(量子真空)相對應;老子的“物”和佛陀的“色”可與物理學的量子場激發態(粒子)相對應。現代物理學是主客分立的認識,而老子、佛陀是主客一體的認識。

老子認為非極性的“常無慾”認識狀態才可觀其“絕對真空”,這裡可以勉強對應為“量子真空”;而極性的“常有欲”認識狀態只能觀其“激發態”、“粒子態”。佛陀更深入更確切地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極性業識相同的“常有欲”者,只能發現“徼”的物質態,並且極性的處理機制都處理出“物質態”的感官感受,這就是我們共同“應所知量”而發現的“徼”的世界,也是我們循相同的業識的“眾心現量”,佛陀稱為十法界之一的人道。我們地球人類發現和感受到這樣的“物質世界”(徼),是與我們“常有欲”的極性觀念相對應的。而老子、佛陀等“常無慾”的大智慧者發現非物質非能量的“資訊世界”(妙)。佛經稱為無相無形,清淨本然,常住妙明的一真法界(佛法界);老子稱為“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混成”世界,此世界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無前無後),“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無上無下,無明無暗)的非極性世界(混而為一的夷希微狀態)。不管是聖者(老子、佛陀等)的“聖智現量”,還是凡夫的循業的“自心現量”,無一不是“無名”“常道”的不同體現。本體的“常道”,隨“有欲”、“無慾”的處理機制,產生出“妙”和“徼”的不同“相”和“用”,這就是“同出而異名”。

能量態的量子真空與物質態的粒子,以至“絕對真空”的資訊態,都是老子講的“常道”的不同展現層次。我們“有欲”的認識不瞭解“絕對真空”的資訊態(資訊世界),佛陀講:“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寂兮),周遍法界(寥兮)。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我們不認識能量、物質的層次(世界)是怎麼形成的,佛陀和老子知道其“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機制,在於“有欲”、“無慾”的認識狀態(觀)。“常道”是無名、無狀、無物、無上下、無前後、無明暗的夷、希、微狀態和屬性,隨不同極性心態的極化,產生出各自“應所知量”的所謂的“客觀世界”,有誰能透悉其中的玄妙呢?有誰能知道“色”、“空”不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循業現量之機制呢?我們在此要感受到老子和佛陀的超凡智慧和所證悟的無價的精神財富。佛陀講:“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常無慾),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觀其妙)。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常道)”。不管是三藏十二部的佛經還是五千言的《道德經》,最核心的問題是要開示悟入“常道”,明白道的狀態屬性,知其“萬物之始”和“萬物之母”的本源,清楚宇宙萬物及思維

最新小說: 開局單杆147 神印:黑夜女神今天篡位成功了嗎 第一玩家 男扮女裝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北門老槍 神只:從哥布林開始 劍網三:沙雕玩家助我超神 一人:岐王李茂貞,千年歸來 網遊:開局2888億個屬性點 神秘復甦:此世之暗 王者:富婆寵溺這個射手太猛了! 網遊:一刀劈死神 網遊:神秘玩家 航海玫瑰 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彈幕提示 網遊:我靠遊戲幣就能變強 九幽生死簿 海上求生,普通的我竟然成了強者 別人玩遊戲,我修仙 無職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