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錯過了,根本找不回來。
查理茲?塞隆不想見斯嘉麗?約翰遜,趁著她還沒有走過來。對杜克說道,“有時間再見吧。”
杜克沒有說什麼,只是輕輕點了點頭,目光漸漸收回,離開的查理茲?塞隆與斯嘉麗?約翰遜擦肩而過,彼此都沒有打招呼的意思,彷彿根本不認識一般。
似乎沒有看到查理茲?塞隆,斯嘉麗?約翰遜走到杜克身邊,提都不提她,挽住他的胳膊,一起向著攝影棚外走去。
“這是我們第一家在洛杉磯開業的大型連鎖影院。”
走在華納製片廠的狹長道路上,斯嘉麗顯得很高興,“我們的投資終於能看到回報了。”
“親愛的,”杜克更正道,“這是你的投資。”
按照全美相關法律的規定,像他這樣的人是不能涉及院線行業的。
斯嘉麗知道這一點,主動轉了話題,“聽說了嗎,北美院線聯盟準備開始新一輪的爆米花漲價。”
現如今,爆米花幾乎是電影和電影院的標誌了,作為影院賣品中的王者,爆米花的利潤之大,遠超行業外的想象,甚至說小小爆米花是拯救電影院的大英雄都不為過。
目前的影院爆米花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蝴蝶式”的爆米花,有著多重不規則形狀的“翅膀”外殼,這種爆米花吃起來口感更脆,在影院比較常見;另一種是“蘑菇式”的爆米花,它們更像一個圓球或橢球,口感較棉,相對不常見。
自1885年第一臺爆米花機發明後,由於爆米花機的便攜性,爆米花成了參與戶外活動、參觀馬戲的顧客的首選零食,爆米花的便利性還在於不依賴廚房就能大規模生產,而另一種常見的零食——薯片就做不到,因此在競爭中落於下風。
但是,當時有且僅有一類娛樂場所沒有出現爆米花的身影——電影院。
那時,電影院非常高階正式,爆米花這種小零食無法進入電影觀眾的法眼,而影院經營者也不想把伴隨爆米花而來的髒亂和濃郁的香味帶進他們整潔的影廳。同時,由於當時的電影都是默片,咀嚼爆米花的噪音也會嚴重影響觀影體驗。
但是技術和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一切。
最重要的電影技術革新是同步聲音的加入。
1927年之後,人們就可以聽到電影中的角色說話了,而不需要一直閱讀電影的字幕。這讓電影的市場向新一批觀眾開放——這些觀眾中大部分是比較窮的文盲和年輕的孩童。
這些觀眾不會被影院富麗堂皇的設計吸引,對他們來說,因為一些有趣的小零食而弄髒影院的地毯,似乎也不是很困擾的事情。與此同時,由於電影進入有聲時代,爆米花帶來的噪音也不那麼明顯了。
不久,美國迎來了經濟大衰退,很多影院走向衰敗,那些苟延殘喘下來的也並不樂觀,所有從事電影相關產業的人都在受罪——除了那些證明了爆米花是塗著黃油的金礦的街頭小販。
爆米花成了那時候的人們最便宜的奢侈品,也成了第一種被人們偷偷藏在大衣下帶進電影院的零食,在那樣的黑暗日子裡,人們卻可以透過在街頭賣爆米花來維持生計,甚至發家致富。
一個東海岸的院線進行了一種嘗試——他們在院線中較小的影院裡販賣爆米花,而旗下5家高階電影院仍然不販賣任何零食,為保持環境的整潔。
結果是,賣爆米花的影院都盈利頗豐,而五家高階影院則赤字不斷。
最終,院線的管理者意識到,爆米花才是影院盈利的關鍵,爆米花實實在在的拯救了電影院的生意,以至於一位大蕭條時代的企業家給出了這樣的建議——找個合適的地方去賣爆米花,然後在旁邊建一家電影院。
如今可以說是一個無爆米花不成電影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