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增減改易。
所自從出:指家族淵緣。
壍:據本書《四諱篇》“腐澌於溝”,當作“澌”。澌(sī思):死。這裡指死屍。之:指聖人。
【譯文】
孔子說:“如果將來有人繼承周朝的禮制,即使經過一百代,它的損益情況也還是可以預見得到的。”又說:“後輩是可令人敬畏的,怎麼能知道後來的人不如現在的呢?”孔子論將來禮制的增減改易,稱為“可以知道”,講後輩,稱為“怎麼知道”。這是因為後輩的情況難以斷定,而制度的增減改易容易判明的緣故。這些例子都比較遙遠,不是人們所能耳聞目見的。讓一個人站立在牆的東面,叫他發出聲音,讓聖人在牆的西面聽他的聲音,聖人能知道這個人面板黑白、身材高矮、籍貫、姓名和家族淵緣嗎?水溝裡有流屍,山澤裡有枯骨,頭髮和麵孔都爛掉了,肌肉都腐爛消失了,讓人去詢問聖人,聖人能知道他是務農還是經商,年齡大小,以及犯什麼罪而被處死的嗎?並不是聖人無知,而是隻憑他的才智是無從知道的。憑他的才智無從知道,不問就不能知道。不問不能知道,這是賢聖同樣具有的缺陷。
【原文】
78·14難曰:“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鳴於門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蹄。’詹何曰:‘然,是黑牛也,而白其蹄。’使人視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蹄。詹何,賢者也,尚能聽聲而知其色,以聖人之智,反不能知乎?”
【註釋】
詹何:人名。
以上事參見《韓非子·解老》。
【譯文】
有人責難說:“詹何坐著,他的學生在旁邊侍候,有一頭牛在門外面鳴叫。學生說:‘這是一頭黑牛,而蹄子是白色的。’詹何說:‘對,這是一頭黑牛,而它的蹄子被人弄白了。’派人看這頭牛,果然是黑牛而被人用白布裹在牛蹄上。詹何,是位賢人,尚且能夠聽聲音就知道牛的顏色,憑聖人的才智,反而不能知道嗎?”
【原文】
78·15曰:能知黑牛白其蹄,能知此牛誰之牛乎?白其蹄者以何事乎?
夫術數直見一端,不能盡其實。雖審一事,曲辯問之,輒不能盡知。何則?不目見口問,不能盡知也。
【註釋】
術數:這裡指陰陽五行、占卜、星相等神秘的方術。
曲:曲折,反覆,這裡指多方面。
【譯文】
回答說:能夠知道是黑牛而被人弄白了蹄子,能夠知道這頭牛是誰的牛嗎?把它的蹄子弄白是為什麼呢?術數僅僅能見到一個方面,不能弄清全部事實。即使明瞭一件事,如果多方面地加以辯駁和追問,往往就不能全部知道了。為什麼呢?不親眼望見親口詢問,就不可能全部知道。
【原文】
78·16魯僖公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舍於昌衍之上,聞牛鳴,曰:“是牛生三犧,皆已用矣。”或問:“何以知之?”曰:“其音雲。”人問牛主,竟如其言。此複用術數,非知所能見也。廣漢楊翁仲聽鳥獸之音,乘蹇馬之野,田間有放眇馬,相去,鳴聲相聞。翁仲謂其御曰:“彼放馬知此馬,而目眇。”其御曰:“何以知之?”曰:“罵此轅中馬蹇,此馬亦罵之眇。”其御不信,往視之,目竟眇焉。翁仲之知馬聲,猶詹何、介葛盧之聽牛鳴也,據術任數,相合其意,不達視聽遙見流目以察之也。
【註釋】
魯僖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31年。
介:春秋時的一個小國,在今山東膠縣西南。葛盧:人名,介國國君。昌衍:古地名,即昌平鄉,在今山東曲阜縣東南。
犧:祭祀用的純色牲畜,這裡指純色牛。
廣漢:郡名,在今四川北部。楊翁仲: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