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道:“因為叫了預備開始就等於進入表演了,會緊張,會一直在想該怎麼演的問題,就不自然起來了。”
易青點頭道:“這話雖然太通俗,但是還是回答到了問題的根本。很多人在完全不懂表演的時候,單純從電影電視上看到一些表面化的表演,就認為演員的表演都是事先設計出來的,所以初學表演的人很容易刻意的去設計和想象一些所謂的演繹某些角色的方式套路,為自己設計一些動作和表情。其實這種想法,在表演學研究發展的初期,就已經被否定掉了。靠事前思考想象得來的動作和表情,在實際的表演中必然存在不自然和不連貫的特點。心裡思考和記憶著自己事先的設計來表演,只會使演員看起來象個機器人。專業上把這種表演方式,叫做‘本能喪失’。”
易青喝了口水道:“你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走路、喝水或者做任何事,任何動作都很自然,為什麼?因為我們是從自己的本能出發,無所謂設計和做作。我們在生活中做自己的時候,沒有裝和演的概念;一旦進入表演狀態,沒有經過充分專業訓練的人立刻就喪失了這種本能。”
“所以,”易青接著道:“我們透過解放天性,等於是獲得了表演所需要的性格原材料,下面要做的,就是如何運用這些解放了的各種性格和信念感。現在我們知道了,當我們在本能狀態下的表演是最自然的,那麼,如何在表演中也保持我們自己的本能呢?這就是我們下一階段要練習的重點——開掘規定情境。”
說著,易青又喝了一口水,道:“我們拿這個喝水的動作來說。我剛才自己覺得口渴了,喝了口水,喝得很自然。但是,現在如果有一位導演,讓我來表演周依依如何喝水或者喬帆如何喝水,我還能這麼自然嗎?”
“……從最細微的層面來看,一個人喝水時的頻率、手端杯子的高度、喝進嘴裡的感覺和當時的表情都會有細微的差別同樣是喝一口水,一千人就會有一千種不同的喝法。決定這種不同的,有兩點關鍵的因素。”
“……第一點,是這個人本身的性格、受教育程度、生長環境。一個急性子的人和一個慢性子的人喝水的樣子必然大不相同;一個唸了幾十年書的老學者和一個喝慣大碗茶的文盲或者民工喝水的樣子也必然大不相同;一個南方水資源豐富地區長大的孩子跟一個西北乾旱地區來的孩子喝水的樣子更是不可能相同……”
“……第二點,喝水的人當時面對的情況也是一個因素。這杯水燙還是涼、杯子髒還是乾淨、杯裡的水是全滿還是半滿、這水甜不甜,加了什麼調料沒有,是普通的開水還是好幾塊錢一瓶的礦泉水……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到喝水者的動作幅度大小和頻率快慢……”
易青總結道:“象性格、受教育程度、環境、具體的附加情況,我們在表演學上通常把這些稱為什麼呢?”
依依馬上反應過來道:“規定情境!”
“是了,”易青點頭道:“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表演的全部學問,就在於如何開掘規定情境。”
“……我們自己喝水之所以很自然,是因為這兩點主要的因素都存在於我們的本能之中,關於我們自己的情況,不會有人每做一個動作都去想一遍吧?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規定情境裡的一切內容轉化成演員的本能,做到表演時有如自己的本能在行動!”
“……剛才我們說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喝水的動作。事實上,任何程度的表演,任何人物的塑造,劇本和導演所能為你提供的,只是一個規定情境而已。而演員所做的工作,或者演員跟導演所關注的最大不同在於,演員必須做的是細化的工作,也就是最大限度的開掘規定情境。規定情境開掘設想的越充分周到,表演起來就越不容易喪失本能,也就能越發自然。”
“……拿喝水舉例子說,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