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並寫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的金心異,就是當時的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兼北京大學教授錢玄同。正是他最早起來響應陳獨秀、胡適的新文化運動,而且做了最激烈的鬥士。他歸納出新文學運動的兩個打擊目標,就是“選學妖孽”和“桐城謬種”(指文選派和桐城派兩個古文體派別,前者崇尚南朝蕭統所編《昭明文選》,後者崇尚以桐城人方苞、姚鼐為代表的文體),因而遭到舊文人的切齒痛恨。他還提出文章用標點,數字書寫用阿拉伯數字,用公元紀年,書刊雜誌“改右行直下為左行橫迤”等,並提議《新青年》裡的文章全改用白話文。(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4卷1號起全改為白話文。)
錢玄同(1887…1939),浙江吳興縣人,字中季,又號疑古、逸谷、疑古玄同等。錢家世代盛出名人。曾出使日本、俄國、法國、義大利、荷蘭等國的晚清著名外交家錢恂乃其兄;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則是其二公子。作為古文派大師章太炎的入室弟子,錢玄同有非同一般的古文經學造詣,但他後來又離經叛道背棄師門,轉拜在今文經學大師崔適足下,並自稱“乃始專宗今文”。再後來,他又把今文派妖女鬼狐批得一無是處,以至於同門師友稱他為“二瘋”。但是像他這樣的弟子,做老師的想恨都恨不起來,因為他太有才了。20世紀30年代初,章太炎帶著大弟子黃侃到北京講學,錢玄同對老師畢恭畢敬,陪盡小心。黃侃仍譏諷他說:“二瘋,你來前,我告你!你可憐啊!先生也來了,你近來怎麼不把音韻學的書好好地讀,要弄什麼注音字母,什麼白話文。”錢玄同頓時翻臉,拍著桌子打板凳:“我就是要弄注音字母,要弄白話文,混賬!”師兄弟隨即大吵大罵,幾乎要大打出手,還是師尊章太炎聞聲而至,從中調和,各自才鳴金收兵。
人各有志,錢玄同不僅和大師兄黃侃心存芥蒂,而且和既師出同門又一起在《新青年》同一條戰壕裡摸爬滾打殺出一條血路的魯迅後來也分道揚鑣。他雖恃才傲物,多與人不合,但也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劉半農。
劉半農(1891…1934),江蘇江陰人,原名劉壽彭,號曲庵,少時師事著名學者屠寄,高中肄業後即奔走革命,後在上海以寫“禮拜六”派文章賣文為生。他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法科預科教授,並參與《新青年》雜誌的編輯工作,積極投身文學革命,後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語音學。
早年的劉半農是個風度翩翩的江南才子,屬於鴛鴦蝴蝶派,筆名也用的是纏纏綿綿的“伴儂”,後來遭魯迅痛罵,改為“半農”。劉半農興趣廣泛,無所不能,寫詩、翻譯、蒐集民謠、校點古籍、考古、談音樂,還有攝影等,五花八門,樣樣精通。陳獨秀到北大後,邀他任北大預科教授。劉氏初到北大時,結識了周作人、錢玄同等,成為至交。那時的他還沒有擺脫十里洋場的少年油滑氣和紅袖添香可讀書的心思,周作人和錢玄同便借龔自珍兒子龔孝拱的號“半倫”來諷刺他,將劉半農稱為劉半倫。因為龔自珍死後,龔孝拱放浪形骸,以至不名一文只剩一妾,所以自認“五倫”中只有半“倫”了。在朋友的大罵下,劉半農的“才子佳人”思想才被罵掉,隨即成為一個很打了幾次大仗的新青年戰士。 。 想看書來
3。演“雙簧”的錢玄同和劉半農(2)
劉半農的學問,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雜學,另一部分是專業,即語音學。
雜學是他的愛好,多是自學得來。如他好寫小品文、打油詩。寫這類詩文,常署“雙鳳凰磚齋”或“桐花芝豆堂”。前者是因為他愛收藏秦磚漢瓦,所藏之磚又比他“硯兄”苦雨齋的周作人所藏之磚多一鳳凰,故名。後者取義為4種植物均可出油,好作打油詩也。他不僅作打油詩,也寫白話詩。1919年陳獨秀被捕後,他就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