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影響的《D—!》,(D是獨秀二字拉丁化寫法的第一個字母)。陳獨秀出獄後也寫了《答半農的詩》與之唱和。他也寫字,但似乎不太有名。他喜歡照相,且最精於此道。據說在業餘攝影家中,他的造詣第一,在這方面還出了本著作叫《半農談影》,很是暢銷。同那個時代其他人一樣,他也好淘古書,最得意的寶貝是貫華堂原刻七十一回本《水滸傳》,這是他跑在傅斯年前面以數百元高價買到的。他也談文法,曾著有《應用文之教授》及《中國文法通論》,後者在中國語法史上得佔一席之地。他還積極從事歌曲創作和歌謠徵集工作。他作詞的《學徒苦》、《教我如何不想他》等歌曲,語言明快,膾炙人口。
他的專業是語音學,在這方面是正途出身,而且有博士頭銜。說起這事還有個典故。劉半農開始當教授並沒有學歷,正逢胡適之博士愛惜羽毛,常有意無意地擺英美紳士的派頭,更忘了自己當初被人懷疑是假博士的恥辱,對連高中正式文憑都沒有的劉半農冷嘲熱諷。劉半農本是很要強的人,受到這個刺激,便決心發憤去掙一個博士頭銜來,以出心頭一口惡氣。1920年,他終於得到北京政府教育部一公費留學名額,先去了英國倫敦大學大學院,1921年轉入法國國立巴黎大學,兼在法蘭西學院聽課,專攻語音學。他經過6年的苦讀,1925年獲巴黎大學博士學位,被巴黎語言學會推為會員。同年夏,他又獲法蘭西研究院的伏內爾語言學獎,當年秋天載譽回國。由於他這個學位乃是國家授予的,與別國私立大學所授不同,故屢屢自稱國家博士。本來北大文科中一些人對胡適以博士帽子壓人就不滿,很替劉半農鳴不平,現在劉半農回國,也給他們爭了一口氣。於是北大圈內人士對胡、劉二人稱呼上就很有一點意思了。他們稱胡適之為胡博士,叫劉半農為劉博士。《苦茶——周作人回想錄》寫道:“但是很有區別的,劉的博士是被動的,多半含有同情和憐憫的性質。胡的博士卻是能動的,純粹是出於嘲諷的了。”
劉半農在國外留學期間,在語音學上出了很多成績。最著名的是1924年出版的《四聲實驗錄》,他透過記錄僑居外國的北京、南京、武漢、廣州等12個地方的華人進行實驗的結果,結合西方語音學理論對四聲的本質作了探討,第一次從音理方面講清楚了漢語不同聲調的所以然,把自南朝沈約以來對四聲的各種模稜兩可的解釋作了徹底的清理。1925年春,他又用法文寫了《漢語字聲實驗錄》、《國語運動史略》作為博士論文,同時發明了“劉氏音鼓甲種”與“聲調推斷尺”等測算語音音律的儀器。1929年至1930年,他在北大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語音實驗室,並在魏建功等協助下,用孫中山“總理遺囑”作材料,記錄了70多種方言,編成了比較全面的《調查中國方言音標總表》。隨著他學問的長進,在北大的學術地位也日趨鞏固。1925年他回國後,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及研究所國學門導師,1931年後任北大文學院研究教授及研究院文史部主任,1934年6月在綏遠調查方言途中染上回歸熱,後又被中醫所誤,不治身死,年僅44歲。 。。
3。演“雙簧”的錢玄同和劉半農(3)
在北大圈子中,劉半農、周作人、錢玄同最為友好,是終生不渝的朋友。三人性格很是不同:錢玄同是有名的急性子,劉半農則活潑天真,周作人平和,但性格並不是他們友誼的障礙,因為他們所認同的人生態度和思想文化境界早已把他們緊緊地聯絡在一起了,只不過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三人是無所不談的老友,又都有幽默感,無論他們的談話或是書信往來,總是莊諧雜出,令人捧腹。劉半農與錢玄同一說話就要抬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