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宣揚“紅顏禍水”的陳腐觀念。白居易的《歌》與陳鴻的《傳》則與此完全不同。
究竟有哪些不同呢?首先是隱去了一些東西:一是隱去了楊貴妃入宮前曾是壽王妃、即唐明皇兒媳婦的歷史,相應也隱去了從壽王妃向皇妃過渡期間,曾當過一段女道士以避人耳目的歷史,把她寫成了“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待字閨中的“窈窕淑女”。二是隱去了楊貴妃同安祿山之間的曖昧關係,對“認母”、“浴兒”等淫穢情節俱不予採信,未加錄入。三是隱去了唐明皇與楊氏姊妹“三國夫人”之間的醜行,以及在楊、梅二妃之間依違雙方的故事,相應刪去了楊貴妃為吃醋曾經兩次被逐出宮的村婦嘴臉。
其次是增加了一些東西:一是根據民間傳說和稗史野史,增加了楊貴妃死後,時已退位為太上皇的李隆基思念不已,請“臨邛道士鴻都客”來“致魂魄”,結果“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情節。二是增加了“忽聞海上有仙山”,“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的神話情節,讓太上皇在“海外仙山”找到了思念的情人。三是增加了仙子太真與太上皇重新相會的願望成空,只好以當初的定情物“金釵”、“玉合”各分成兩半,其中一半“寄將去”表達心情的情節,完成了“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千古絕唱!
從《歌》和《傳》掩飾和增加的情節,明顯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寄託和取捨傾向。白居易和陳鴻,有意識地對歷史事實進行了篩選、甄別、剪裁和改造,剔除了那些不利於表現李楊愛情的情節,選取了那些最能表現愛情纏綿悱惻、真摯純潔的情節,增加了那些更能表現李楊愛情悲劇性質的情節,使歷史上具有嚴重爭議的李楊愛情具有了合理性和令人同情、歌頌的感情基礎。
《長恨歌》與《長恨歌傳》問世後,立即引起了文人的研究興趣,但封建社會的研究,雖然為數不少,但多數是在“詩話”一類作品中一些零碎瑣屑的片言隻語,多是考訂式的證實、才子式的評點,缺乏深入透徹的研究。上世紀的《長恨歌》研究,引入了近現代的先進研究方法,各抒己見,百家爭鳴,取得了重要進展。
txt小說上傳分享
《紅樓夢》系統:甄士隱、賈雨村(5)
關於《長恨歌》與《長恨歌傳》的研究是多方面的,這裡主要說一說作品主題的研究。二十世紀對《歌》和《傳》的作品主題,主要有四種論點:
一是“隱事主題”說。以俞平伯為代表。上世紀二十年代,俞平伯《〈長恨歌〉及〈長恨歌傳〉傳疑》一文,認為《長恨歌》記錄了一件皇家秘聞,即“世所不聞”的“隱事”。馬嵬兵變中,由於事起倉促,慌亂之中,楊貴妃得唐明皇和高力士等人的幫助,用宮女偷樑換柱,而自己易服潛逃。後來李隆基從蜀中歸,發現墓中空無一物,隨後派人尋找,終於在“海上仙山”找到了健在的楊貴妃。但基本是用的“附會”的索引手法,多屬想象和臆測之詞,缺乏文獻支援,因而影響力不大。
二是“諷喻主題”說。以陳寅恪先生為代表。此說沿著“以史證詩”的傳統研究方向,認為《長恨歌》的創作目的,是為了把歷史經驗教訓,用動人的詩歌表現出來,告誡後人尤其是最高統治者,應以此為戒,避免重蹈覆轍,即《長恨歌傳》中所說的“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者”。“諷喻主題說”的最大問題在於研究方法,有些詩歌確實能補歷史的缺失,但詩與史畢竟有本質的區別,以史證詩似乎不是文學研究的科學方法,以此來判斷作品的主題,似乎也有些牽強。
三是“愛情主題”說。此說在建國後由於受階級鬥爭思想的影響,並不佔優勢,但近年來影響日益擴大,有後來居上的趨勢。此說從白居易和陳鴻對李楊事蹟的剪裁起,斷定創作目的是宣揚真正的愛情,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