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魚禾對他們瞭解的頗多,應對起他們,必然是易如反掌。
他們多魚禾瞭解頗少,應對起魚禾,如同盲人摸象。
劉伯升也好,劉秀也罷,他們心裡都清楚,他們以後最大的敵人就是魚禾。
所以他們必須將魚禾瞭解的清清楚楚。
“你讓鄧禹入一趟皇宮,讓他將魚禾已經登基稱帝,並且揮師北上的事情告訴劉歆,然後問劉歆討回王莽的骸骨。”
劉伯升雖說鬼話連篇,但還算講點道義。
他答應了幫孔放問劉歆討要王莽的骸骨,就立刻行動了起來。
劉秀盯著劉伯升,好笑的道:“大兄不是看不上鄧禹嗎?”
鄧禹跟劉秀是同窗,也是至交。
歷史上是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位。
劉秀入長安的時候,鄧禹趕到大營投奔,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被劉秀“恃之以為蕭何“。
劉伯升覺得鄧禹是個大才,有心任用鄧禹為軍師,但鄧禹不搭理他,一心要跟著劉秀混。
這可觸怒了劉伯升,劉伯升隨後再也沒待見過鄧禹。
劉伯升聽到劉秀的話,不屑的撇撇嘴,“庸庸之輩,勉強一用……”
劉秀覺得劉伯升是死鴨子嘴硬,但並沒有戳破。
因為那樣的話會加劇劉伯升和鄧禹的矛盾。
劉秀盯著劉伯升道:“鄧禹可以一行,問題是他該如何進宮?如今宮城的四門,皆被公孫述和王匡的兵馬把守著,時不時還會跟劉歆的兵馬展開一場激鬥。
在這種情況下,公孫述和王匡應該不會放我們的人進去。
劉歆的人也不敢冒然的開啟城門,迎我們的人進去。”
劉伯升思量了一下,道:“那就再給王匡一千擔糧食,讓他讓開一條道。入宮也不必走正門,讓劉歆的人放一個吊籃即可。”
劉秀有些無語的道:“大兄這是存心要折辱鄧禹……”
劉伯升故作驚訝的道:“我有嗎?我沒有啊!”
劉秀更加無語。
但還是依照劉伯升的吩咐,派遣了鄧禹前往宮裡交涉。
劉伯升則派人去跟王匡交涉,讓王匡讓出了一條路。
王匡在這種事情上倒也沒有為難劉伯升,他不僅答應了讓他的人給鄧禹讓出一條路,還將王莽的部分骸骨送到了劉伯升所住的地方。
誠如劉伯升所言,王莽將帝位禪讓出去了,那他對天下的罪責就減輕到了最低,再拿他的骸骨當收藏品,沒有任何意義。
而王匡之所以肯給劉伯升面子,讓出一條入宮的道路,也是因為劉伯升在長安城內的特殊性。
長安城內的兵馬有四支,三支兵馬如今掐成了一團,劉伯升卻置身事外。
三支兵馬在不斷消耗的同時,也漸漸陷入到了僵局。
劉伯升此事若是悍然出手,他幫誰,誰就有可能會贏。
也正是因為如此,王匡即便是對劉伯升有殺之而後快的想法,也暫時壓制著。
對於劉伯升提出的要求,只要不是太過分,他也儘量滿足。
鄧禹是一箇中年文士,年齡比劉秀稍長,跟劉伯升相當,身形消瘦,留著一副長鬚,著一身青色襦衫。
順著王匡麾下兵馬讓出的道路到了宮門口,向宮城上的隈囂道明瞭來意。
隈囂放下了一個吊籃,將鄧禹吊了上去。
隈囂以前是劉歆招攬的國士,依照王莽的命令,去太學講過學問。
鄧禹、劉秀曾經聽過他宣講兵法。
所以鄧禹見了隈囂,恭恭敬敬一禮,“弟子見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