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1年的北杏(山東東阿)會盟,由於宋國不配合出兵討伐沒來參會的其他國家,不辭而別,此次盟會也就不歡而散。由齊桓公第一次組織的會盟大會,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北杏會盟的第二天,齊桓公聽說宋桓公御說背棄盟約私自逃走了,大怒,就要派兵去追擊。
管仲說:“追擊顯得不仁義、不正義,請求朝廷派軍隊討伐他,才是名正言順的。但是還有比這件事更急的呢。”
齊桓公驚詫,問到:“還有啥事比這還急?”
管仲說:“宋國離咱們遠,魯國離咱近,而且魯國還是周王室的宗族同盟,不先把魯國制服了,拿什麼來制服宋國?”
齊桓公同意這想法,就問:“使用什麼方法策略去討伐魯國呢(伐魯當從何路)?”
管仲回答:“濟水的東北有一個遂國,是魯國的附庸國,國小,實力不大,國民一共才有四個姓氏,人口很少。如果我們派出重兵進入,立即就能拿下。拿下遂國,魯侯必然恐慌懼怕,然後派遣一個使臣,前去責備他不來參加北杏盟會,再派遣另一個使臣報告給他的母親文姜,夫人想要他的兒子與齊國舅舅家(文姜是齊桓公的姐姐,魯莊公是齊桓公的外甥)處好關係,自然會慫恿兒子,魯侯不敢違抗母親,加上我們的武力威懾,一定會來講和、結盟,等到他來請求,就答應他,這樣就與魯國結為同盟了。然後再將兵力調往宋國,就說是奉了周天子的命令前來討伐,就能地輕鬆拿下宋國了。”
注:【 遂國,周武王封舜的後裔於遂(今山東寧陽、肥城一帶),是魯國的附庸國。公元前681年,被齊國所滅。】
齊桓公同意按此計劃行動。
齊桓公一鼓作氣拿下遂國,然後屯兵在濟水,派遣使臣前去宋國勸降。
注:【濟水:濟水發源於河南濟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源水以地下河向東潛流七十餘里,到濟瀆(jidu)和龍潭地面湧出,形成珠(濟瀆)、龍(龍潭)兩條河流向東,不出濟源市境內就交匯成一條河流,叫沇(yan)水,至溫縣西北始名濟水。後第二次潛流地下,穿越黃河而不渾,在滎陽再次神奇浮出地面,濟水流經原陽時,南濟三次伏行至山東定陶,與北濟匯合形成鉅野澤,濟水三隱三現,百折入海,神秘莫測,是為奇觀。】
魯莊公果然非常懼怕,召集眾官員商議對策。
公子慶父說:“齊兵兩次來到我魯國境內都被打敗了,還能怎麼滴?打唄!”
施伯勸諫說:“不可。我聽說,管子(管仲)天下奇才,現在執掌齊國的軍政大權,軍隊訓練有素,戰鬥力很強;北杏盟會,以天子的命令召開,現在責問我們違抗天子的命令,我們理虧;再有,齊國前公子子糾與齊侯(小白)爭位被殺,我們是有功的,周王室公主下嫁齊侯,我們也是有勞的呀,拋棄往日的功勞,結以後未來的仇恨,是萬萬不可行的呀,千萬不能與他們開戰啊。為今之計,不如講和結盟,齊國就能退兵了(臣嘗言之,管子天下奇才,今得齊政,兵有節制,其不可一也;北杏之會,以奉命尊王為名,今責違命,理曲在我,其不可二也;子糾之戮,君有功焉,王姬之嫁,君有勞焉,棄往日之功勞,結將來之仇怨,其不可三也。為今之計,不若修和請盟,齊可不戰而退)。”
曹劌也同意這個觀點。
這時忽然報告齊國有使臣送來書信:
寡人與君並事周室,情同昆弟,且婚姻也。北杏之會,君不與焉,寡人敢請其故?若有二心,亦惟命。
齊侯另有書信遞交文姜。
文姜把兒子宋莊公找來,說:“齊魯世代都是舅舅與外甥的關係,即便是他有意噁心我,我們還要討好他呢,何況還是他主動講和結盟呢?”
魯莊公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