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圉是重耳的侄子,差著輩分呢,懷贏就是嫡親侄媳婦,重耳覺得有礙於倫理,就要推辭,不能接受。
趙衰說:“我聽說懷贏美貌而有才華,是秦君及夫人的掌上明珠啊。你不娶她,怎麼巴結秦國,怎麼讓他對你好呢(不納秦女,無以結秦歡)?我聽說:‘欲人愛己,先必愛人;欲人從己,必先從人。’不能使秦國高興,而還想要藉助秦國的力量,必然不能成事(無以結秦歡,而欲用秦之力,必不可得也),公子請千萬不要推辭。”
重耳說:“求婚時,同姓的都要回避,何況那是我兒子輩的媳婦呢(同姓為婚,猶有避焉,況猶子乎)?”
臼季(胥臣)說:“古人所說的同姓,是指同德,不是同族。當年黃帝、炎帝都是有熊國國君少典的兒子,黃帝生於姬水,炎帝生於姜水,這兩個帝王不同德,所以黃帝為姬姓,炎帝為姜姓。姬、姜的後世族人世代結為婚姻。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的有十四人,只是姬、姜各有兩個,是同德的緣故。德同姓同,親族雖遠,婚姻不通;德異姓異,親族雖近,不避婚姻。堯為帝嚳(ku)之子,是黃帝的五代之孫,而舜為黃帝八代之孫,堯之女是舜的祖姑(姑奶奶),而堯把女兒嫁給了舜,舜也沒有推辭。古人婚姻的道理就是如此。論德的話,子圉之德怎麼能與您想比;論親的話,秦女之親也比不上祖姑,況且您是接受了子圉所拋棄的,不是奪其所愛,有什麼大不了的(是何傷哉)?”
,!
注:【少典:華夏族,伏羲之子,漢族先祖之一,封地在河南新鄭。也稱有熊氏。《國語》記載其子為炎帝神農氏和皇帝軒轅氏】
重耳又問狐偃:“舅犯(狐偃,字子犯,是重耳的舅舅)認為這事能行嗎?”
狐偃問道:“公子如今希望歸國,是想要做子圉的臣子嗎?不!是取代他,要自己做君主的(公子今求入,欲事之乎?抑代之也)!”
重耳沒有說話。
狐偃說:“晉國的君位宗系傳承(晉之統系)就將是子圉那一支宗族了。如果你想要侍奉子圉,那懷贏就是國母,如果你要取代子圉,那麼懷贏就是仇人的妻子(如欲代之,則仇讎chou之妻)。又何必問呢?”
重耳還是有些不好意思,猶豫不決。
趙衰說:“現在就要奪取他的國家了,還要保護他的妻子的名譽嗎?成大事而拘泥小節,後悔可就來不及了(方奪其國,何囿(you)於妻?成大事而惜小節,後悔何及)。”
重耳這才打定主意。
公孫枝向秦穆公覆命。
重耳選擇吉日,送上厚禮,就在公館中成婚。
懷贏之美,更美於齊姜。
又妙選宗女四名為媵(yg陪嫁,妾),都很漂亮。
重耳喜出望外,逐漸就把流亡奔波的痛快忘卻了(遂不知有道路之苦矣)。
史官有詩論懷贏之事雲:
一女如何有二夫?況於叔侄分相懸。
只因要結秦歡好,不恤人言禮義愆(qian)。
秦穆公一向尊重晉公子的人品,又添上甥舅之親,情誼更加深厚了,三日一宴,五日一飧(sun熟食、飯食,晚餐)。
秦世子也敬重重耳,經常饋問(饋贈慰問)。
狐偃、趙衰等也與蹇叔、百里奚、公孫枝等相處的很好,經常在一起討論復國之事。
一來公子新婚,二來晉國也沒有動亂,所以一直不敢輕易行動。
自古道:“運到時來,鐵樹花開。”天生下重耳,有晉君之分,有名的伯主,自然就有機會到來。
這是公元前637年的事。
:()東周列國志註釋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