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聽聞談判無果,仍舊不死心,他深知眼下必須用談判來拖延燕軍攻城,六月初十,朱允炆又遣谷王朱橞、安王朱楹等前去談判。
朱橞和朱楹來到燕軍處,好言相勸道:“燕王殿下,陛下一片苦心呀,望您能看在祖宗基業的份上,莫要再進逼京師了,咱們有話好商量嘛。”
朱棣卻絲毫不為所動,語氣堅決地說道:“陛下年幼無知,被奸臣蠱惑,不禁將我等有功與大明的藩王削為庶民,還羅志罪名構陷宗室以行削藩之策,本王心意已決,你們不必再多言了,回去告訴陛下,速速交出奸臣,否則休怪本王無情。”
這次談判依舊是無果而終。 日子一天天過去,外出募兵的大臣們卻始終不見歸來,朱允炆心急如焚,如坐針氈。
到了六月十二日,實在無奈之下,朱允炆只得對在京諸王和武臣們說道:“如今燕軍兵臨城下,形勢萬分危急,諸位皆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將,朕命你們即刻去守衛京城各門,一定要守住這最後防線,以待各路勤王兵馬來援!”
眾人心裡都清楚形勢嚴峻,深知一旦守不住京城,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等燕王朱棣進了城,他們這些皇帝近臣必然會遭到清算,於是紛紛領命而去。
可人群之中的左都督徐增壽,卻有著不一樣的心思。徐增壽乃是中山王徐達之子,魏國公徐輝祖的弟弟,也是朱棣的小舅子,他與兄長以及這些效忠於建文帝的大臣們想法截然不同。
徐輝祖作為中山王徐達長子,自幼接受正統的儒家教育,深受忠君思想的薰陶,自然將維護皇室正統視為己任,堅信朱允炆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所以堅定地支援朱允炆削藩,對抗朱棣。
而徐增壽雖同樣出身勳貴,可他對這種正統觀念卻不那麼認同,加之與朱棣交往密切,受其影響頗深。早在朱棣與妻子成婚之前,兩人便往來頻繁,朱棣成婚後,成了姐夫與小舅子的二人關係更是親近了幾分。因此,徐增壽在情感上更偏向朱棣。
對於朱允炆削藩一事,徐增壽也與兄長意見相左。徐輝祖覺得朱允炆代表大明正統,削藩是維護皇權、鞏固統治的必要舉措,雖會引發皇室內部矛盾,但長遠來看對大明江山有利,所以支援朱允炆。
而徐增壽深知朱棣的能力與野心,認為朱棣更有資格成為皇帝,打心眼裡不認同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覺得這會導致大明動盪,故而他決定支援朱棣對抗朱允炆。
於是,當得知朱棣已然率軍兵臨城下時,徐增壽便一直在暗中謀劃,試圖與朱棣取得聯絡,想要做內應,助朱棣兵不血刃地拿下京城。他想著,兄長站在皇帝那邊,自己支援燕王,如此一來,不管最終誰贏了,徐家的富貴和血脈都能得以延續。
然而,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徐增壽暗中謀劃做燕軍內應之事,不知怎的就被人發覺了。
一群文官得知後,憤怒不已,紛紛圍了上去,有人大聲斥責道:“徐增壽,你身為朝廷命官,又是中山王徐達之子,怎能做出這等叛國之事,你對得起陛下的信任嗎?”
眾人一邊罵著,一邊對徐增壽拳打腳踢進行圍毆,場面頓時一片混亂。
次日,燕軍抵達金陵城下,將整座城池圍得水洩不通。
徐增壽做內應之事也徹底敗露了,朱允炆得知後,氣得臉色鐵青,渾身發抖,他親自來到左順門,指著徐增壽大罵道:“你這奸佞小人,竟敢背叛朕,背叛大明,朕今日便要將你就地正法!”
說罷,朱允炆就毫不猶豫地下令將徐增壽誅殺於左順門,以儆效尤。 可即便如此,也終究無法阻擋燕軍前進的腳步了。
守衛金川門的谷王朱橞和李景隆,站在城樓上,望著城外那氣勢洶洶的燕軍,朱橞面露猶豫之色,對李景隆說道:“李大人,如今燕軍勢大,這京城怕是守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