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著燈光檢查了一下,油布至少裹了三層,外面還用透明膠布將縫隙嚴密的貼合,彷彿在突出被包裹的物品的重要性。
我用手捏了一下里面,的確是一隻好像捲起來的本子。
秋妍妍在一旁講述得到它的經過。
那個所謂的枯井裡面,有很多積水,他找來的同事,在裡面足足摸索了半小時。
期間還因為上面空氣太差,換了兩次人,最後他們在牆壁的一處縫隙裡,找到了這隻油紙包。
過程沒什麼危險,也談不上曲折,用秋妍妍的話說,就是比較考驗眼力。
我用剪刀小心地將油布剪開,這個過程中,大家全都把腦袋湊了過來,一個個眼睛瞪的老大。
但願油布裡面的東西,有我們想要的關鍵資訊!
油布開啟,裡面不光有一個筆記本,還有一些泛黃的紙張,我們先看這些。
有列印的文字,還有手寫的,粗看下來,都是與吳家村有關的資料。
比如有一段從地方誌上摘錄下來的吳家村形成的經過,說是晚清時期,吳家村的始祖三兄弟,因為躲避兵禍,從南方逃荒而來。
到此地之後,再無力前行,便在此安家,開荒種地,各自娶了媳婦,乃至開枝散葉。
不過五六代人,就有了接近今天的人員規模。
《地方誌》裡,還提到說,吳家村附近這一帶,因為山勢的緣故,每有暴雨,便會引發山洪,受到衝擊。
因此方圓十里之內,基本上沒有任何人類聚落。
但奇怪的是,從建國後有記錄以來,吳家村從沒有因為水災,而遭遇什麼重大損失。
過去交公糧時代,每年都是全縣交的最多的,因此年年都被評為先進村。
只是吳家村非常閉塞,曾強硬的拒絕過鄉里、縣裡指派的幹部入住,但村裡人特別團結,上面也不敢管的太多,只能放任村莊長期處於自治狀態。
在這份資料下面,我們又找到了一份居民檔案表,還是手填的,應該年代已經久遠了。
吳國志,男,19(被塗抹)出生,政治面貌……“
我看了一眼表格上的一寸黑白照片,覺得很眼熟,正在辨認時,宋七叫了一聲:
“這不就是族長嗎!”
我再看照片,還真是他!
只是照片上的他沒鬍子,又是黑白照,這才一下子沒能認出來。
表格的內容,倒沒什麼不對勁的,但我注意到,下面有一個填表日期,寫著1982年3月8日。
好像什麼地方不對……
我想了一下,沒錯,是照片!
重新又看起那張照片,我心中的疑惑越來越深,於是從大家說道:
“你們看這照片和填表日期,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什麼問題?”
秋妍妍看了一會兒,不解的說道。
其餘的人也跟著搖頭。
我手指著照片,說道:
“透過這張照片,猜一下他的年齡。”
“大概……有個七八十,感覺除了沒留鬍子,跟現在也沒太大差別。”
“是啊,比現在感覺年輕不了幾歲。”
我聽著大家的討論額,說道:
“沒錯,我也是這種感覺,但你們看填表日期——87年,到今天三十多年了!你們能想象,一個人經歷了三十多年,容貌都沒什麼變化嗎?”
我這麼一說,大家全都愣住了。
秋妍妍說:“我聽人說,人老到一定程度,容貌就不怎麼變化了,八十歲跟一百歲的人,從容貌上好像也差不多……”
“就算這個說法沒錯,但你看這位族長生龍活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