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大唐帝國向燕周宣戰了。
宣戰檄文和戰爭債券的公告一併下發。
大唐的官告效率是驚人的,尤其戰時官告效率更加驚人,一旦啟動戰時官告體系,七天之內,中樞訊息可以抵達帝國最邊遠的陸疆州府,十五天之內,可以抵達帝國海外最遠的疆域。這對於幅員超過十萬裡、疆域面積達三千九百萬平方里的龐大帝國來說是駭人難以置信的,但這只是大唐強大的一個側影——強國,必定迅如雷、疾如風。
宣戰檄文和戰爭債券公告分別於第六天、第七天,抵達帝國最西部的安西都護府鹹海城,最南部的安南都護府湄河城,最北的安北都護府凌北冰原,東海的琉求州;第十四天、十五天,抵達帝國最遙遠的海外疆域,即受轄於安東都護府和東海都護府的四個總督府——北大東洲的白令總督府和華岡總督府,南大東洲的華陽金川總督府和永夏長川總督府。……整個帝國都歡騰起來了。
無論士農工商哪個階層,無論漢人鮮卑回紇粟特峒人黎人呂族人等等,無論黃膚白膚黑膚棕膚,無論黑髮黃髮紅髮棕發,凡屬於官府籍冊的“國民”,都歡騰雀躍起來,大唐萬歲,長勝長勝!
是的,沒錯,無論哪個地方的唐人,聽說大唐要對外開戰了,都喜形於色——啊啊朝廷又要發錢了!
這個錢是戰爭債券。
什麼是戰爭債券?連最東部的鷹羽蒂安族人都知道,那是大唐朝廷發給國民的戰爭紅利!當然,這個紅利是要大家先購買債券,等戰爭勝利後,朝廷會返還本金並付利息——那是戰爭紅利了。按朝廷慣例,利率一般在百分之五左右。朝廷打吐蕃青唐的時候,是百分之四點五的利息——後來朝廷竟將整個吐蕃都滅了,對國民來說是意外之喜了,朝廷兌現紅利時還追加了百分之零點五,湊成了百分之五的利率呢……總之,帝國給國民發錢是不吝惜的。而這次的戰爭利率讓大家都驚喜了:竟然是百分之六啊!
不過大家一想,燕周比吐蕃大多了,如果打下來帝國得增加多少土地啊,那得是多少田地礦產等等……難怪給百分之六。
大家去縣裡州里登記認購的時候都笑呵呵的,談論比劃說燕周有多大多大,在帝國的哪個方向,出產什麼什麼,除了牛羊馬毛皮玉石寶石木材外,有沒有鐵礦金礦銀礦銅礦之類,等等,說的熱火朝天。至於戰爭失敗,沒了本金兌不了紅利怎麼辦?——這怎麼可能?
說這話的一定是外國人。
對於外國人通常唐人都是驕傲的:咱大唐會打敗仗?呵!從聖高武發紅利起,咱大唐何時敗過?或許戰場上有不利,但最後的戰爭結果一定是大唐勝利!唐人對大唐和唐軍的強大深入骨髓。再者一種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只有對帝國對外戰爭有信心,才有資格享受紅利。那些對國家不信任的,不敢投資的,憑什麼享受戰爭紅利?
所以,戰爭債券一發行,很快賣光。
而這些巨量的銀錢並沒有囤積在官庫裡,而是從官府又流向民間,成為各個工場接下的大筆軍資訂單,以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援帝國的戰爭。這些大量的軍事訂單又給數百萬工場作工帶來了收益,增加了他們的家庭財富,進而帶動了市場的消費;大工場的訂單又給上游的原材料商和最源頭的種植戶們帶來了收益,這種鏈式傳遞,讓民間不僅沒有因為戰爭頹敝,反而拉動了經濟更加繁榮。這是大唐的戰爭經濟體系,銀錢來源於民間,又回利於民間,遞了個來回,打了個滾,流通領域增加了收益。被大唐的計然學家們稱為“戰時鏈動經濟”,這是大唐能夠頻繁發動對外戰爭又長勝不衰的重要訣竅,也是其他國家很難學會的訣竅。
這個經濟學的道理並不複雜,但執行它的體系卻是複雜而嚴密的,而且最難學到的精髓是:公平。或許個別環節免不了貪汙、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