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其他小說 > 陪孩子共讀千字文 > 第59章 既集墳典,亦聚群英

第59章 既集墳典,亦聚群英 (第1/3頁)

上文我們講了皇宮宏大布局中的兩個主要的大殿,每個宮殿都有每個宮殿的功能。那麼,這些宮殿都有什麼功能呢?下面我們便一脈相承,介紹一下宮殿的功能——“既集墳典,亦聚群英”。這兩句是對仗的修辭——“既集”對“亦聚”,“墳典”對“群英”。

“既”,會意字,始見於甲骨文。甲骨文字形中的左邊像一個食器(簋),右邊像一個跪坐的人,人張開大嘴背向食器,表示吃完了東西。“既”的本義從字形的分析來看,表示吃完的意思。人們習慣將“月食”與“日食”食盡時的狀態稱做“食既”,這也是由“既”的本義引申而來的。“既”由本義引申表示已經的意思,是作為副詞使用,例如《尚書·堯典》上記載的:“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既在這裡表示已經、已然的意思,是說九族已經和睦了。而這一意義實質上也就是前一時間段終結完畢,是“完畢”意義的直接引申。在現代漢語中,“既”被用作虛詞比較常見。“既然”“既而”,是“既”字更常見的用法,但實際上也同樣是強調了對已經過去的事實的認定,故也與“完畢”有著直接關聯。至於“既”與“又”“也”等詞呼應,表示兩種情況兼有的用法,本質上也發端於對已有狀況的肯定。如“既聰明又勤奮”,所表達的意思首先是對某人聰明秉性的肯定,也對其勤奮品質加以認同,所以是“既然,已然”意義的引申。

“集”,其繁體字為“雧”,會意字,始見於甲骨文。早期的“集”字有多種寫法,商代甲骨文和商代金文都是鳥在樹上的象形,表示鳥停歇在樹上。還有三隻鳥在樹上的字形(三隹為雥,已演化為兼表音的聲旁,雥與集聲韻並同),這個字更能夠體現出“集”字的本義,很多鳥同時站立在樹上為雧。雧簡體字形作一隻鳥(“隹”)在樹(“木”)上。一個是會意結構,從一隹在木上,最後被《說文》所採納,楷書作集;另一個是形聲結構,字形在“集”字的基礎上增加了聲旁“亼(ji)”,“亼”或省作“人”。本義是鳥成群聚集在樹上。

“集”本義是許多鳥兒聚在一起棲息,《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於灌木。”這裡“集”就是用其本義。推衍開來,凡物或人會聚一處,都可叫“集”,因而“集”有引申義聚合、彙集。這個意義使用非常廣,“聚集”“雲集”“集資”“集郵”“集結”“集思廣益”等詞語都是用“會聚”義。

聚集、會合就是把原來分散的東西收集在一起,因此,後來又把單篇的作品彙整合冊而出版的書籍叫作“集”,如《巴金文集》《茅盾文集》。又如“集市”,集市之所以稱為集市,是因為十里八鄉的人在某個特定的日子都趕到這裡交易。又因為市鎮往往是集市所在地,故市鎮也可稱“集”。如“集鎮”一詞,又如以盛產燒雞聞名的江蘇符離集。

“一集”即是冊或一本。後來,某些篇幅較長的作品,裝訂成一冊很不方便,就分別裝訂成若干冊或本,這每本或冊稱為一“集”;大的字典、辭書分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也稱“集”,如《康熙字典》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在現代,時間較長的電影、電視劇也分為若干“集”。

“墳”,形聲兼會意字,其繁體為“墳”,最早見為篆文。篆文中從土,賁聲,左邊的“土”為表義符號,表示與土地有關的;“賁”為表音的聲符,賁也兼表盛大義。兩相結合便是大的土堆的意思。所以 “墳”本義指土堆、土山。屈原《哀郢》:“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這裡的“大墳”就是一個大土山的意思。《禮記·檀弓上》記載孔子::“吾聞之,佔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這裡的墳也是土堆的意思。

後來,人們建立墓地都在上面堆

最新小說: 真千金,但拒絕認親 清冷O說真話後,頂A掐住他細腰 快穿縱橫:大千世界風雲錄 陪孩子共讀千字文 七零:搶來空間跟傻子雙雙把家還 閨蜜齊穿書嫁死對頭,我瘋她顛 縫陰屍,鎮鬼禍 科研大佬穿七零,炮灰女配逆襲 疏影水月,暗香鏡花 臥底歸來:被警花看上了 玄元宗聖子的回憶錄 型月:穿越機凱種的我,降臨四戰 四合院:偷香竊玉,我叫王德發 HP:救世主表妹在魔法界鬧革命 穿越之孤女謀權 曲醫生的專屬良藥 獨寵偏愛,侯府夫人的卜卦日常 華妃重生之本宮偏要跋扈 三年為奴復仇之路燃爆帝都 職場情場雙贏:面相星座妙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