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原本就是益州望族,現在又投靠了新的主子,趙謙更是三公之一。
眾人無奈,只得紛紛回去另作商議。廣漢郡,涪縣,李府。
家主李權,五年前卸任臨邛縣縣長後,一直賦閒在家。這次前往江州回來後,把自己關在書房內,腦子裡想的全是江州的繁華。
他的兒子李福,見李權整天一個人在家待著。從管家口中,得知父親去江州碰壁後,擔心父親想不開。
於是敲響了書房的門,說道:“父親,是我,請您開下門好嗎?”
李權聽到自己兒子聲音後,臉上露出一絲自豪,自己這兒子,從小就聰明。原本想等他成年後,託人舉他為孝廉。
可是,沒想到現在益州改朝換代了,取消了原來的孝廉制度。漢室朝廷也四分五裂,不知道該投靠誰才行,所以兒子一直在家讀書。
李權開啟門,讓李福進屋後,說道:“孫德(李福字孫德),你怎麼來了?”
李福猶豫的說道:“父親,孩兒有一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權笑道:“孫德,你今天怎麼了?咱們父子之間,怎麼還這麼客氣了?有什麼事你就說吧!”
李福猶豫了一會兒,抬起頭,堅定的說道:“父親,咱們把土地都拋掉吧!”
李權像是想到了什麼,於是問道:“哦?說說你的想法?”
李福堅定的回道:“父親,大漢已經分崩離析,各地紛紛叛亂,現在已經無力迴天了。
而如今,益州這個朝廷,他們實行的政策,兒子已經看了。
先進入學院學習,然後再根據能力分配仕途。兒子覺得,比起原先的孝廉制度,強一萬倍。
不是兒子自誇,依兒子的能力,今後在這個朝堂,就算是彥信公的位子,也不是不可以坐一坐。”
李權看到兒子堅毅的臉龐,欣慰的笑了笑。說道:“好,父親老了,今後就聽你的了。這些土地,父親不要了。”
李權沒有想到,他的決定給他們家族,帶來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江州,趙謙看到,涪縣縣長剛送來的書信後笑了。閻忠見此問道:“趙司徒,有何喜事?”
趙謙笑著將書信遞給了閻忠,然後說道:“涪縣李伯豫,將土地捐了出來,並推薦兒子李孫德,進入學院培訓。”
閻忠看後,亦笑了,說道:“涪縣李家的歸順,也說明,那些頑固派內部開始瓦解了。主公這招,先富裕一部分,然後引誘另一部分的策略,成功了。”
趙謙笑道:“是啊,主公之大才,我等不及也。”
張亮並不知道,自己現在被兩個股肱稱讚。他看著遙遠的山路,不禁發愁了。
這已經走了一個多月了,還沒走出這座大山。現在這個時代,瑞麗等地都沒有開發。整個山路渺無人煙,害得自己在這大山裡過的年。
“兀禿禿,這座大山,還要走多久?”這已經是張亮第十九次尋問了。
兀禿禿無奈的回道:“陛下,再走兩天就是臘城了。”
張亮一陣哀嘆,還要走兩天!這是冬天,我快熬不住了。萬一是夏天,天氣炎熱怎麼辦?這條路,必須要建最少十座城池。
兩天後,張亮遠遠的看到了一個黑影,他還沒問,兀禿禿就立刻大叫道:“陛下,到臘城了。”
走進後,張亮懵了,不是個縣城嗎?怎麼跟中原地區鎮上的土牆一個模樣?
這個臘城守將本來看到一支騎兵過來後,嚇了一跳。等看到前面的兀禿禿後,這才放下了心。
這個守將開啟城門,朝兀禿禿跑了過去,剛跑到跟前,還沒有給自己國王行禮,就被對方給拿下了。
守城士卒還都沒反應過來,就被張亮手下騎兵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