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民力、財力和軍力。更重要的是,後面的事實證明李繼捧重回西北之後不但沒有壓服李繼遷,反而讓李繼遷變成了一頭不可遏制的猛虎,甚至於連李繼捧本人最後也成了一個在宋朝、遼國和李繼遷三者之間來回搖擺的多面間諜。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但在當時誰也不會提前預知李繼捧會把事情搞砸。而且,趙普這樣做還有一個短期可見的好處,那就是可以讓宋朝暫時性地從西北抽身出來,從而能夠全心全力地將精力用來對付遼國。這一點對宋朝來說可謂是極為重要且非常有必要,因為北方的遼國人在消停了一年多之後再又開始對宋朝露出了貪婪和兇狠的目光。
就在李繼捧的任命剛剛下發一個月後,遼國在這年六月正式下詔命各軍加緊準備攻城器械以備秋後南征。九月,遼國皇太后蕭燕燕、遼聖宗耶律隆緒以及韓德讓、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遼國文武重臣率領大軍進駐遼國南京幽州府。
帝國的北疆就此再次戰雲密佈,趙光義命郭守文為鎮州路都部署,命李繼隆為定州路都部署以備遼國進犯。
照例,趙光義在戰前對郭守文面授機宜:“我們的策略仍然是固守為主,我軍切不可與敵野戰爭勝,只需堅壁清野即可。如果有機會則出其不意地率兵掩殺偷一把雞,如此可使我師立於不敗之地。如果遼軍敢以大兵攻城,汝輩且固守待援,朕必率精銳赴援,那時候遼軍必然大敗。如果不勝,我們則分守各處要地,此乃百戰百勝之法。”
這就是趙光義的應敵之策。怎麼樣?高明吧?高,實在是高!佩服!只是,我們在此真的好想知道偉大的太宗陛下為何不把他的那個超級萬全陣拿出來在遼國人面前亮個相呢?
可想而知的是,有這樣的皇帝和這樣的應敵之策,宋朝北方邊境的各個兵力虛弱的小城註定了會在戰爭初期遭受遼國皇太后的親征大軍一番摧枯拉朽式的血虐。
:()北宋帝國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