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與葡萄牙在南美的殖民擴張有關。
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美洲大陸時,葡萄牙佔領了東北沿海,西班牙佔領了大陸西北的絕大部分地區。
在北方完成爭奪後,尚未被西班牙和葡萄牙佔領的南美洲南部則成為了兩國鬥爭的前沿陣地。
1680年,葡萄牙沿著海岸南下,在拉普拉塔河支流——烏拉圭河的東岸建立了定居點。葡萄牙在烏拉圭河東岸的行動引起了西班牙的恐慌,西班牙開始武力逼迫葡萄牙撤出佔領的土地。
經過40年的爭奪,1726年,西班牙將葡萄牙從烏拉圭河東岸趕走,並在烏拉圭河東岸,西班牙人建立了蒙得維的亞軍事港口,以抵禦葡萄牙入侵。
在西班牙統治烏拉圭百年時間內,葡萄牙除了小規模騷擾外,總體相安無事。
可歷史的程序改變了一切!
葡萄牙,他又回到了烏拉圭河東岸地區。
拿破崙戰爭時期,法國獨立自由思想傳到了美洲。1814年烏拉圭趁西班牙虛弱,擺脫了西班牙殖民統治後。
可獨立沒多久,1820年迎來了葡屬巴西的目光,1821年就被葡屬巴西趁機兼併。
被吞併後的烏拉圭人,一直沒有放棄獨立。1825年4月,烏拉圭愛國者起義,並於10月宣佈烏拉圭脫離巴西與阿根廷合併。
同年12月,烏拉圭戰爭爆發。巴西向阿根廷宣戰。巴西軍隊侵入烏拉圭,但海戰陸戰均遭失利。與此同時,阿根廷政府由於遭到國內地方分立主義勢力的反對,處境也十分困難。
1827年5月,巴、阿雙方舉行談判並草簽和約,規定烏拉圭仍屬巴西。
本來法理確定了,可從不做人事的英國鑽著空來了,英國企圖利用烏拉圭首都作基地在拉普拉塔地區擴張勢力,便唆使阿根廷對巴西繼續進行戰爭。
1828年,巴西軍隊被逐出烏拉圭。同年8月27日,在英國干預下,巴西與阿根廷在蒙得維的亞簽定和約,承認烏拉圭為獨立國家。
烏拉圭獨立初期,並沒有走上穩定發展的道路,當時軍事考迪羅所控制的地方武裝要遠比正規軍隊強大,國家陷入內戰狀態,在長期的爭鬥當中,考迪羅內部形成了兩大政治勢力紅黨和白黨,考迪羅之間的權力之爭與外國勢力的干涉,使烏拉圭整個國家陷入了長期的動盪和混亂之中。
1835年烏拉圭出現了兩個互相對立的政黨,即紅黨和白黨。兩黨為了利益,互相針對不放手,而巴西和阿根廷則利用兩黨之間的鬥爭染指烏拉圭事務。
1839年烏拉圭紅黨總統j.f.裡韋拉流放了白黨領袖、前總統m.奧裡韋。
同年,阿根廷獨裁者羅薩斯在烏拉圭白黨支援下出兵進攻烏拉圭,第二次烏拉圭戰爭由此開始。1842年,羅薩斯軍隊佔領烏拉圭大部分領土。1843年2月,羅薩斯和奧裡韋的軍隊包圍蒙得維的亞。烏拉圭人民為保衛自己的首都,進行了長達9年的艱苦卓絕的鬥爭。
1851年10月,阿根廷恩特雷里奧斯省的軍政長官和巴西以及烏拉圭裡韋拉紅黨政府結成反羅薩斯同盟,率聯軍進入烏拉圭,打敗了羅薩斯侵略軍,解蒙得維的亞城之圍。
1852年2月,烏爾基薩率軍進入阿根廷,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的卡塞羅斯山戰役中消滅了羅薩斯部隊。羅薩斯逃亡英國,第二次烏拉圭戰爭結束。
第二次烏拉圭戰爭意義重大,這次戰爭消除了對烏拉圭獨立的威脅,並使烏拉圭河擺脫了阿根廷的控制,稍後烏拉圭把一部分北方領土讓與巴西,確定以誇雷姆河為巴、烏兩國西北邊界。
自烏拉圭戰爭結束後,烏拉圭逐步拜脫了阿根廷與巴西的影響,走向了獨立自主道路,雖然紅黨與白黨依然紛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