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民生之行政、訴訟之司法、收稅之財政、地方民兵管轄,一分為四,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
宋濂此話一出,大殿之內一片譁然。
“這怎麼行!”徐遠第一個反對,“如此這般,朝廷上下不知要增加多少官員,國庫支出必然增加。”
“徐卿倒不必擔心國庫支出。”皇帝發話了。
“但如此這般,必然造成地方政令混淆,責任不明。”顧冉站出來說道,“例如一郡之地,全部拆分。稅收由戶曹執行,可在交上來做稽核的時候,州稅官還是要看地方民生治理,因為這與稅有很大的關係。州稅官要核查該郡民生治理情況,意味著該郡太守要向州稅官提報更詳細的文書。如此說來,州稅官是無法避開太守,單獨管理郡稅官的。”
顧冉的話立刻得到了一眾官員的迎合。
他接著說道:“這裡面必然存在權力、責任、彙報的交叉,也就是說,州官想要了解一郡之情況,還是得找人匯總。朝廷瞭解一州之情況,亦是如此。”
徐遠馬上就出列說道:“顧侍郎,宰相還年輕,沒有什麼執政經驗,他給出如此理想的想法,情有可原。”
宋濂卻不生氣,他說道:“我並沒有說將地方權力拆分後,完全互補歸屬。縣稅官除了要對縣令彙報,還要對郡稅官彙報。郡稅官除了向太守彙報,還要直接向州稅官彙報。”
“你這樣彙報兩次有何意義,徒增繁瑣,反而不利於治理!”
宋濂說道:“縣稅官向縣令彙報稅務,再向郡稅官彙報稅務。縣令則向太守彙報稅務。太守與郡稅官核實各自手中的稅務,更能明確這個縣的稅務是否存在紕漏。這叫交叉管理!”
上面的李彥在心裡道:這他媽的明明是矩陣管理!
宋濂連這方面都能想到?
而且他如此年輕!
看來這人真的是天生的宰相之才啊!
“那郡稅務官與州稅務官呢?”徐遠愣了一下問道。
李彥突然說道:“同樣如此,兩條權力縣交叉且往上彙報。縣一層呈遞的必然是最詳細的,郡做概括,到了州,則概括各郡。這樣交叉管理,既能保證權力的層層推進,又能留下各個環節執行人提交的文書。若出現問題,則從這些文書裡尋找。由於每一縣、一郡,都是雙方,很容易查詢出誰在裡面做了手腳。”
“朕沒說錯吧?”
“陛下沒說錯,便是如此。”宋濂道。
大殿內一片死寂。
“有趣,還有道理。”李彥假裝第一次知道這種管理辦法,看起來忍不住稱讚道。
皇帝又說道:“至於司法之官切割出來的原因是,蘇常商業頗盛,商業經常會出現糾紛,更需要單獨的司法官員來做這些事。朕深以為然。此事就交給宰相一手安排。”
“臣領旨。”
“陛下,是蘇常如此,還是洪、荊、越皆如此?”徐遠問道。
“皆如此。”
“這恐怕……”
“此事已定,諸位可還有其他事?”
兵部侍郎餘鳳翔出列道:“陛下,臣還有一事。”
“說。”
“前線傳來情報,魏軍已經在楚丘郡以北陳列十萬大軍,汴河之上船隻明顯增多。宋州去年遭遇劫難,人心惶恐,物資匱乏,戰力脆弱。朝廷應該將重心放在邊疆防禦。”
“卿說得對。”李彥道。
“但臣又聽聞,州郡官吏、郡望名流對今日朝廷的新政意見很大,所以臣覺得陛下應該先收回新政,穩定各州人心,以免外患未消,內部卻出現分歧,影響共同抗魏。”
看吧,果然還是繞著彎子打算把朕的新政扼殺在搖籃裡。
這種對地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