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
一一解決大周面臨的困境,再手把手推著大周致富。
不可否認,大多數大臣心動了,想要答應北齊求和。
剩餘一些大臣,卻提高了警惕,防備北齊心懷不軌,又在給大周挖坑。
靖安帝面容冷肅,帝師針對大周的弊端,一一提出條件,許以厚利。
這說明帝師對大周的情況瞭如指掌。
靖安帝對帝師生出忌憚之心,帝師不僅擅長玩弄權術,還很會拿捏人心。
昨日帝師在四夷館暗示百姓,他這個帝王會竭盡全力為百姓爭取溫飽。
這句話無疑是將他架在火堆上烤。
若是他不答應北齊求和,便拿不到棉花種子,百姓們溫飽的願望落空。
屆時,北齊再吹一股邪風,暗示百姓是他為了私人恩怨,放棄了北齊送上門的利益,不顧百姓的死活。
大周的百姓立馬會倒戈相向,將矛頭指向他這個帝王。
北齊什麼都不用做,大周自己就亂了起來。
如果只是這些,倒也就罷了,畢竟去四夷館的百姓,不過是極少的一部分,他完全可以用強硬的手段鎮壓下來。
可北齊帝師手段了得,在昨夜安排人放出了訊息,告訴滿京城的百姓。
北齊的將士不敵鎮北王,如今齊王在大周惹了眾怒,害怕大周的鐵騎踏平北齊,所以把農作物和水利的技術,全都傳授給大周的百姓,藉此來平息大周的怒火。
有了這些技術,大周今後不用免受戰火之苦,冬日裡有棉衣穿,不必受凍,有糧食吃,不必再捱餓。
只等著今日他點頭,接受北齊的道歉,化干戈為玉帛,兩國簽署結盟條約,這些好處就會立即落實下來。
百姓們天矇矇亮,便守在宮門口等候訊息。
靖安帝看著竊竊私語的大臣,各個情緒激動,面紅耳赤,像是意見不合,起了爭論。
他心裡嘆了一口氣,帝師明裡一套,暗裡一套,將他逼到兩難的境地,似乎不得不答應北齊的議和。
可他不甘心被帝師掐住脖子,任由他們擺佈。
“應城與大周擴充的黎城相接壤,應城的將士來往黎城,如入無人之地。大周的將士們日夜難安,想要將應城納入大周的國土,只是不願讓百姓陷入戰火。”
靖安帝面上不露情緒:“北齊誠心想要議和,無條件將應城的糧食賣給大周,不妨將這一座城池割給大周,算作北齊侵略大周國土的賠償。”
此話一出,滿座皆驚。
:()上錯花轎嫁病弱權臣,被寵冠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