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但是除此之外隱約可以看到另一重考量標準。在筆者看來,楊聆首重的是“是否對國家社稷有功”,此處的“有功”既考慮了人物本身的貢獻,也考慮了其夫婿的貢獻。比如,對於晉王武哀妃梁氏的描寫則多於對武仁楊皇后的描寫,而就地位而言,楊皇后是高於梁氏的。其次,楊聆重品格節義之士,如閻氏、郝氏、姚氏。閻氏以平民身份列於眾女之間,頗有中和篇幅的意味。而郝氏與姚氏所為較為相似,在楊聆這裡具有著不同的評價,或許可以回到楊聆首重的“是否對國家社稷有功”來看:姚氏之死無論是於戰局而言還是於聖王而言,似乎都是“必要的”;而郝氏之死則更多的是出於個人,甚至在客觀結果上還促成了韓豐的叛離。可以想見的是,若郝氏未死,韓豐未叛,關於他們的記述就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三、總結與評價
行文至此,以筆者的眼光來看,楊聆已經有了一定的婦女觀基礎,但是並未形成成熟的婦女觀。
在他的筆下,女性人物的側重點在於兩方面。一方面在於側面塑造男性人物,突出男性人物的某種特質。尤其明顯的是對於姚氏的刻畫,為聖王這一角色形象的“從一而終”這一特點提供了有力的支點。另一方面,大部分女性角色的存在是為政治服務的(為男性人物的塑造服務也是間接服務了政治),透過以上兩節的分析可見,楊聆寫史之時較為重視的元素為政治元素,對女性人物的描寫也是側重於這一部分。
總得來說,楊聆在其所處的時代能夠初步的形成婦女觀,是具有超越性的。尤其是其沒有居高臨下,認為女性低劣,而是將男性和女性用同一套價值標準(即忠烈勇義)去評判,並對出現於道德上有所欠缺的男性人物進行批判,體現出其較為超前的性別觀念。但是其觀念仍然是具有侷限性的,至少書中所體現的觀念仍然以男權社會的標準為標準,雖然某種程度認識到了男女的“同等”,但是並沒有認識到男女的“不同一”。且其內容的出發點是為政治服務,故而不可避免的存在著這些侷限性。
尾註:
1(西秦)楊聆撰,(西秦)都雲令注:《前秦書》卷57《列女類》。
2(西秦)楊聆撰:《前秦書》卷57《列女類》。
3(西秦)楊聆撰:《前秦書》卷57《列女類》。
4(西秦)楊聆撰:《前秦書》卷57《列女類》。
5(東秦)西河太守撰,(西秦)張樂校:《開昌實錄·中卷》。
6張仕一:《從東秦後宮看其朝堂政治關係》,2022年7月。
7(西秦)楊聆撰:《前秦書》卷57《后妃類》。
8(西秦)楊聆撰:《前秦書》卷57《列女類》。
9(西秦)楊聆撰:《前秦書》卷57《列女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