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底總分配中作價,並在農民收入中抵減。當然作價很低,遠低於市場價,比如糧食作價才5、6分錢一斤,可算是一種福利。
6根據每個農民全年累計工分數乘以平均工分值,得出農民當年勞動收入,再抵減實物分配折價金額,得出農民年底分紅金額。
如果以“十工分”為一個統計單位,多數地方農民的工分值在四到六角之間,也就是說,一個壯勞力辛苦一整天,收入才0.5元左右。壯勞力尚且如此,其他勞力收入就更低。
資料顯示,當年全國農民每人年均從生產隊分配到的收入僅為75元,其中兩億農民的年均收入低於50元。相當多的農民辛辛苦苦幹一年,到年底分紅時,扣除平時的實物後,不僅掙不到錢,還倒欠生產隊的錢,也就是當時所謂的“缺糧戶”。
跟記憶中一樣,我分配到的工作是一樣的,跟小姑一起去挑柴,然後放牛,順便割草回家。通常回來得早的話,還會幫阿孃照顧妹妹及幫忙做飯,小小年紀要做的事情也不少,想我後世的孫輩們,每天除了上幼兒園就是吃喝玩樂,對比之下,我吃得少做得多,小小年紀就要負重工作,難怪我不長個子。
挑柴是滿100斤可以拿到3角錢,能抵5個工分,這是可以立馬拿到手的,其他的工分就記賬,年底統一核算。我人小力氣小,100斤要分幾趟從大山挑出來,每次小姑會先完成,就會把拿到手的錢3角半分錢,花1角錢去旁邊吃檔吃一頓粉皮犒勞一下自己,坐等我完成。而我不捨得,就喝點水或簡單吃點饅頭番薯墊墊肚子,就把錢上交給阿孃,存起來買必需品。
既然是熟門熟路的挑柴,中間能操作的事情就容易多了。一般有特殊情況可以提出阿奶再做調整。我們家在她的安排下,略有餘糧,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在阿孃略帶擔憂的目光下,我應下了任務,我得去大山檢視一番,以前不懂藥材,現在不同往日,挑柴不是重點,關鍵是要尋寶,努力掙下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