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還會不時地把棉鞋拿起來看看,調整針腳的疏密和線的鬆緊,確保棉鞋的質量。
在縫合的過程中,媽媽的手指被針紮了好幾次,但她只是輕輕吮吸一下手指,就又繼續幹活。“這點小傷不算啥,只要能讓你們冬天腳不冷,媽媽累點也值得。”媽媽笑著對顧錦書說。
棉鞋初步成型後,媽媽還會在鞋口處縫上一圈毛茸茸的邊,這樣不僅更美觀,也能防止冷風從鞋口灌進去。
整個製作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媽媽全神貫注,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打袼褙到搓線繩,從裁剪布料到縫合,每一個環節都飽含著媽媽對家人的深深愛意。
“媽媽,做棉鞋這麼麻煩,您不累嗎?”顧錦書心疼地問。
媽媽微笑著回答:“傻孩子,只要你們穿著暖和,媽媽一點也不累。這都是咱們農村婦女應該做的,以前的年代,哪家不是這樣一針一線地給家人準備過冬的衣物啊。”
顧錦書聽著媽媽的話,心裡暖暖的。他知道,這一雙雙棉鞋裡,藏著媽媽無盡的關懷和對家庭的付出。
在那個時候,農村裡可沒有賣棉鞋的。不像現在,市場上各種款式和材質的鞋子應有盡有。但媽媽親手做的棉鞋,卻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
媽媽會在做好的棉鞋裡塞上一些舊報紙,保持鞋的形狀,然後把它們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櫃子裡,等待冬天的到來。
當冬天來臨,一家人穿上媽媽做的棉衣、棉褲和棉鞋,走在冰天雪地裡,也感覺不到絲毫的寒冷。因為這些衣物裡,滿滿的都是媽媽的愛,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
媽媽要做不少的鞋,有棉鞋有春天穿的布鞋,夏天穿的涼鞋,所以還需要家裡頭媽媽就要把麻劈下來,然後經過加工,把麻做成麻繩。
在那個充滿生活氣息的農村小院裡,媽媽為了做各種鞋子,開始了將麻加工成麻繩的細緻過程。
媽媽從角落裡取出一捆麻,那麻粗糙而質樸,散發著淡淡的植物香氣。她輕輕地把麻放在院子裡的一塊平整的木板上,準備開始這一場從麻到繩的奇妙轉變。
首先,媽媽要對麻進行梳理。她戴上一副手套,小心地拿起一小束麻,用手指仔細地分開那些纏繞在一起的纖維。這一步需要極大的耐心,因為麻的纖維很容易糾結在一起。媽媽的眼神專注而認真,彷彿在對待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她輕輕地拉扯著麻的纖維,一點一點地將它們理順,確保每一根纖維都能在後續的過程中發揮作用。
梳理好的麻被媽媽整齊地放在一旁,接著她開始進行劈麻的步驟。媽媽拿起一把鋒利的小刀,將麻束的一端放在木板上,用刀輕輕地劃開。她的動作很小心,既要保證能將麻劈成均勻的細條,又不能用力過猛而切斷纖維。隨著小刀的輕輕滑動,麻被分成了細細的長條,就像一縷縷柔軟的絲線。
劈好的麻條還需要進一步的處理。媽媽把它們放在一個盆子裡,加入適量的水,讓麻條充分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