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鼓起了掌。
過了會兒,長山他媽繼續說:“我有個事,當著大家的面,明說了。大嫂是頭年走的,都快過五七了。我是這麼想的,平時張山大哥想去我那裡吃飯,我歡迎。我就不過來了,等嫂子過了一週年,我再搬過來,省得叫人指指點點的。”
說完,張山他媽的臉漲得通紅。
大諸葛宋有林開玩笑說:“長山他媽,你是怕張山大兄弟被人搶走了吧,先佔著。現代社會了,沒那麼多講究,要我看,過了五七你就搬過來,怕什麼?聽見拉拉蛄子叫喚還不種豆了?”
張山他媽堅持己見:“還是等大嫂過了週年再搬吧。山子不適應,給孩子一段時間,起個緩衝作用。還有,再過一年,張冶和臘梅的孩子就該出生了,正好我搬過來,幫他們看孩子。”
見她態度如此堅決,大家都不好說什麼了。
這時,張山開口了:“我也表個態,都說三窩兩噶過不好,我不這麼想,只要把心放在中間,說話也好辦事也好,就沒有噶乎不好的家庭。”
我說:“你倆定好的事兒,我們除了贊同,也不好說什麼。我看吶,長山這孩子也是一時想不開,我說說他,把他叫過來,認下他張山大爺。”
說完,我出了屋,給長山打電話:“山子,大過年的我也不好說什麼了。聽說你鬧情緒了?怎麼著,你媽有個人照顧著,家裡的事、地裡的事不用你操心,你安安心心地在學校讀書不好嗎?再說了,你張山大爺是個赤腳醫生,從醫多年,看病的技術在咱這三鄰五村的,誰不知道?你張山大爺,上級有補助,經濟有保障,心眼兒也好。你媽搬過來,不用為一日三餐發愁不說,身體有個小病小災的,還怕嗎?不受苦不受罪,你還不願意?”
電話那頭,長山好幾次想說什麼,最終都沒開得了口。
“你聽我的,這是個好事兒,你要是想得開,馬上過來吃飯。你張冶哥、臘梅嫂都不是難禿擼的人,心思都不糙。你還有什麼可挑剔的?你要是想開了,馬上過來吃飯,給你十分鐘的時間!想不明白就別過來了。”
十分鐘不到,長山就來了,紅著臉朝大家打招呼,挨個問安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