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第77章 疏五過論
古文
黃帝曰:嗚呼遠哉。閔閔乎若視深淵,若迎浮雲,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際。聖人之術,為萬民式,論裁志意,必有法則,循經守數,按循醫事,為萬民副,故事有五過四德,汝知之乎。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聞五過與四德,比類形名虛引其經,心無所對。
帝曰: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醫工診之,不在藏府,不變軀形,診之而疑,不知病名。身體日減,氣虛無精,病深無氣,灑灑然時驚,病深者,以其外耗於衛,內奪於榮。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過也。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暴樂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愚醫治之,不知補寫,不知病情,精華日脫,邪氣乃並,此治之二過也。善為脈者,必以比類奇恆從容知之,為工而不知道,此診之不足貴,此治之三過也。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侯王。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緻神內傷,身必敗亡。始富後貧,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躄為攣。醫不能嚴,不能動神,外為柔弱,亂至失常,病不能移,則醫事不行,此治之四過也。凡風診者,必知終始,有知餘緒,切脈問名,當合男女。離絕菀結,憂恐喜怒,五藏空虛,血氣離守,工不能知,何術之語。嘗富大傷,斬筋絕脈,身體復行,令澤不息。故傷敗結留,薄歸陽,膿積寒炅。粗工治之,亟刺陰陽,身體解散,四支轉筋,死日有期,醫不能明,不問所發,唯言死日,亦為粗工,此治之五過也。
凡此五者,皆受術不通,人事不明也。故曰: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五藏六府雌雄表裡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於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治病之道,氣內為寶,循求其理,求之不得,過在表裡。守資料治,無失俞理,能行此術,終身不殆。不知俞理,五藏菀熟,癰發六府。診病不審,是謂失常,謹守此治,與經相明,上經下經,揆度陰陽,奇恆五中,決以明堂,審於終始,可以橫行。
一、七律詩讚《以周易哲學解析〈素問·疏五過論〉》
《贊〈素問·疏五過論〉解析》
周易哲理蘊醫篇,疏解五過妙義連。
變化陰陽明病理,洞察內外探根源。
診工當曉人情事,醫術須求道理全。
智慧傳承千古耀,岐黃奧秘共鑽研。
詮釋:
詩的首聯“周易哲理蘊醫篇,疏解五過妙義連”,指出以周易哲學來解析《素問·疏五過論》,兩者巧妙結合,蘊含著深刻的意義。
頷聯“變化陰陽明病理,洞察內外探根源”,表達了透過周易哲學中陰陽的變化來闡明疾病的病理,深入洞察人體內外以探求根源。
頸聯“診工當曉人情事,醫術須求道理全”,強調了醫者不僅要了解醫學技術,還需知曉人情事理,追求醫學道理的全面掌握。
尾聯“智慧傳承千古耀,岐黃奧秘共鑽研”,體現了這種智慧的傳承閃耀千古,我們應共同鑽研岐黃之術的奧秘。整首詩表達了對以周易哲學解析《素問·疏五過論》的讚美和推崇。
二、《以周易哲學解析〈素問·疏五過論〉》
《素問·疏五過論》是中醫學中的重要篇章,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醫學哲理和實踐智慧。黃帝與雷公的對話揭示了在醫學診斷和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五種過錯,而這些過錯與周易哲學有著緊密的聯絡。
在周易哲學中,強調事物的變化與發展是相互關聯的,這種觀念在醫學中也有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