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水師將領,
除公公王景弘,及其養子王禎和王英外,
還有公公侯顯,大將李參。
侯顯,大明永樂時期的宦官,藏族,祖籍為洮州(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流順鄉寺底下村)。
元末之時,出身西番十八族,
公元1378年沐英、藍玉征討洮州時,作為俘虜被閹割成為了宦官。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
侯顯受大明成祖朱棣的委派,
以司禮監少監的身份率領臨潭藏族昝土司的人馬,深入衛藏。
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十二月,
他將哈立麻等一批宗教首領順利地請到南京,接受了大明新王朝永樂朝的官職、封號。
初次出使,圓滿成功,使成祖朱棣大悅,將他從少監擢升為太監。
侯顯,還曾作為鄭和的副手參加了第二、第三次下西洋之行。
另外據費信《星槎勝覽》記載,侯顯在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出使榜葛剌(孟加拉國),諭祭老王靄牙思丁,
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
侯顯奉命前往尼八剌、地湧塔兩國。
這時,大明國內經濟發展語迅速,政治局面穩定,
成祖朱棣,為了對海外繼續宣揚國威,顯示中國富強,
同時加深與海外諸國之間的貿易,並爭取外國來朝貢,
於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
委派侯顯單獨率舟師,出使榜葛剌諸國,
先後分別受到了當地上層人士、權威人士及國王的熱烈歡迎。
從而,為大明結下了友好的國際關係。
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
古佛國詔納村兒(即章普爾蘇丹國)侵略榜葛剌(即孟加拉),動起干戈。
榜葛剌國王賽佛丁,告於大明朝廷,
同年九月,侯顯再次奉命前去宣諭。
侯顯此次出使,卓有成效,用武力,使這兩個小國罷兵言和。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
侯顯奉明宣宗朱瞻基之命,進衛藏訪問。
這次出訪,使遼闊的衛藏地區加強了與內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的聯絡。
在堅固祖國統一上,他又一次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而在《明史·侯顯傳》中,寫著他的“勞績與鄭和、王景弘亞”的高度評語。
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侯顯任山東都司太監。
之後,他打算辭官回故鄉臨潭建一座黃教寺院,
稟報給皇帝朱瞻基後,得到了應允,
明廷同時還撥給兩員欽差大臣,與侯顯濟力建立了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的大寺院侯家。
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侯顯最後圓寂於臨潭侯家寺。
侯家寺坐落在流順鄉上寨村上方的山麓平臺上。
寺院建築規模宏大,藏有用金汁書寫的《甘珠爾》大藏經三部,供有以黃金製成的大明洪武皇帝牌位,大理石碑上刻政教法典,寺內佛典浩繁,極其珍貴。
侯家寺沿臺地而建,整個建築群分大門、主殿、配殿,高低錯落有致。
大院裡立有侯顯靈塔,
該寺院具有完善的密宗學說和法相學說的講經辯經制度,
鼎盛時期僧人最多時達千餘人,寺院及喇嘛擁有土地300畝,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大法會。
世人評價,侯顯有才辨,強力敢任,五使絕域,勞績與鄭和亞。
可知在明史上,侯顯的功績僅次於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