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統一義大利半島的征途已經過半,現在回顧下之前的征程。
羅馬誕生在義大利半島的中部,所在的拉丁姆平原分佈著數量繁多的拉丁城邦,這些城邦使用著共同的語言,文化,宗教,所以羅馬在擴張時對拉丁國家主要採取同化吸收的政策,並結成拉丁同盟。而對於周圍的薩賓,沃爾西,挨魁和伊特魯里亞,則採取征服與奴役的策略,因為這些國家和羅馬是死敵,同時也像一個枷鎖牢牢困住了羅馬,限制了羅馬向外擴張的空間和崛起的機會。因此羅馬為了爭奪生存空間和他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羅馬對他們也沒有仁慈可言,所到之處都是燒殺搶掠。
由於羅馬的敵人分佈在不同的方向,而且經常會結盟同時攻打羅馬,羅馬為了對抗入侵經常需要分兵作戰,這對羅馬非常不利。羅馬人最優秀的品質就是善於在逆境中尋找突破口,經過元老院的分析羅馬覺得北方的伊特魯里亞和維愛是對手中最強大的,擁有著發達的科技和優越的政治制度,同時也不乏善於謀略的統帥,因此必須集中力量消滅,而其他方向的國家,諸如薩賓,沃爾西和挨魁,則較為野蠻,但是卻有勇無謀,對付起來比較輕鬆,甚至可以多線作戰,因此可以優先征服和消滅。
定下了作戰方針後,羅馬軍團便開始了一場針對薩賓,沃爾西和挨魁的征伐。只是此時的維愛又怎麼會輕易讓羅馬抽身去對付其他國家,所以時常派兵騷擾羅馬,讓羅馬無法專心對付自己的敵人,羅馬人力有限,分身乏術,如果選擇分兵對付維愛,那麼他們就沒有足夠的兵力對付東南方向的三國,之前制定的戰略方針就會流產,一切努力也將付之東流,所取得的勝利也將功虧一簣。
在這樣的情況下,羅馬急需一支可以獨當一面的部隊去對付北方的維愛聯軍。這時忠勇的費邊家族挺身而出,在沒有國家支援的情況下,替羅馬擋住了以維愛為首的聯軍的進攻。費邊勇士個個視死如歸,慷慨赴死,他們甘當羅馬的盾牌,讓羅馬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其他方向的敵人。
在和維愛聯軍的交鋒中,費邊銳不可當,甚至多次在正面擊敗維愛聯軍。為了消滅這個強大的對手,維愛人使用誘敵深入將費邊勇士引入包圍圈,最後費邊勇士除了一個小男孩外,全部壯烈犧牲。好在蒼天憐憫英雄的費邊家族,為他們家族留下了希望的種子。
費邊們的堅持和犧牲沒有白費,就在他們壯烈犧牲之時,羅馬終於擊敗了三國聯軍,並且將拉丁同盟重歸麾下,但是羅馬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們為此失去了共和國最忠誠,最勇敢無畏的戰士。此仇不報非君子,羅馬就此與維愛結下了死仇。
之後幾年羅馬相繼在大戰中擊敗維愛為首的聯軍,鞏固了北方戰線,但此時還不是滅國的時候。第一是因為羅馬的國力還不足以支撐消滅維愛這樣的強國,其次是東南方向的三國還沒有完全征服,隨時可能派兵入侵。所以羅馬接下去的重心還是對付東南三國。經過一系列的征戰,羅馬終於徹底征服薩賓,挨魁和沃爾西,這下羅馬不僅有了足以滅國的強大國力,還能騰出手來集中力量對付維愛。
經過長達9年的圍城戰,最終在傳奇統帥卡里烏斯的地道戰中攻克了維愛,報了當年費邊們的一箭之仇。唯愛戰爭的勝利告慰了英靈,也標誌著伊特魯里亞的衰落。之後數十年羅馬不斷攻佔伊特魯里亞城邦,直到將整個伊特魯里亞全部收入囊中。
在征服伊特魯里亞,尤其是攻克維愛的戰役中,卡米盧斯居功至偉,戰爭的勝利讓這位統帥聲名大噪,元老院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式。這樣的場景和當年的科里奧蘭納斯何其相似,樹大招風,盛名難副,說的就是這樣的大英雄。這一切同樣為卡里烏斯之後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羅馬平民階級文化程度低,思考問題淺薄的毛病又再次顯現。平民階級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