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的五歲孩童,甚至比著七歲的袁孝承還要穩重些,心裡頭又格外滿意,模糊有個念頭,以後的榮耀怕都是要從他身上得了,自此,也愈發上心。
待見了皇帝之後,果然討得龍心大悅,特特賜了一套書籍下來,又有各色物品若干,喜得袁太監眉開眼笑,終於體會到兒子有成是一種怎樣的喜悅。
袁孝承開始不服氣,但因為見過之前那些搞小動作的孩子是怎樣下場,他也不敢亂來,老老實實跟著學了幾日書,終究比不得袁長生,再見對方並不因自己學問不好而鄙薄,態度如初,他又自覺地慚愧,矛盾來矛盾去,自個兒彆扭了兩年,想通之後雖還是不喜袁長生,但也能做到不嫉恨不報復,心態平衡了許多。
袁太監頭一回養子——再沒想過當了太監之後還能有傳宗接代的兒子,比別人家的父親還要用心許多,早就關注著這兩個,雖然一開始對袁孝承無可無不可,只當是個能逗自己開心的寵物,但這兩年“父親”下來,也不是白叫的,倒也看出這孩子機靈是機靈,心性卻還不歪。
一時慶幸自己選的兒子不錯,一時又暗暗找了人開導袁孝承,不讓他走了歪路,跟自己兄弟幹起來。見得有了成效,心裡頭又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忍不住在皇帝說起類似問題的時候顯擺了兩句,卻是觸動了一件大事——立儲。
皇帝共有五子,都不是從一個肚皮裡爬出來的,也沒有一顆心的道理。佔長不佔嫡的,佔嫡不佔長的,母賤子貴的,母貴子貴的,再有個母妃出身平平,自身卻頗為受寵的幼子,如今也有十幾歲了,眼看著也是要入朝了,那早就不夠分的權力,又有哪個肯分?
明面上看著還好,但鼓吹立儲的人卻是越來越多了,且不說這幾個皇子一個個都招兵買馬讓大臣們無所適從,大臣們想要皇帝一個指向標。就是這些皇子們的內鬥也是愈發顯出痕跡來,讓想要做事的大臣們也畏首畏尾,不敢動彈,希望能得一個明確的太子,平了這些紛爭。
但皇帝,可還沒有這個意思,他還沒有準備把這江山和朝政交給他人,所以……無論說什麼,都是要得罪人的。
且本朝皇帝英明,大臣能幹,斷沒有一個太監說立儲的道理,袁太監留著冷汗把這話題敷衍過去了,以後卻是再也不敢在皇帝面前提起兒子的事了。
皇帝這兩年愈發清閒了,從一日一朝到三日一朝,五日一朝,如今十天半月的,若沒有大事都不再上朝,又不肯立儲,早讓那些大臣坐不住了。
不時有人探問訊息,還有那往日對自己不屑的帶著禮問到自己頭上,袁太監大略能看出些皇帝的意思,但也知道這話不能是從他這裡透出去的,索性什麼都不說,也不見外人,只把這種打法來人的事情交給了管家。
袁孝承對此有些興趣,時而會去旁聽一下,若有聽不懂的,便回來跟王平學舌,從他這裡得個明白。
“我見那官員明明對管家說話客氣,可轉身卻是一副鄙夷模樣,當我看不出來,實在是討厭,他怎麼這樣?明明是來求人的……”
太監這個職業對袁孝承這個真正的九歲孩子來說,只是安排在皇帝身邊的官員的統稱,具體說不出什麼來,而他還小,又經過流浪生涯,對家宅之中沒有主母也不覺得奇怪,甚至還自在於少人管束。
父親白日要進宮,白日裡若有什麼事情,他就是一家之主,管家也要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