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用此語來說明,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中國人民沒有退讓躲避的餘地,只有奮起抵抗,才有出路。
(4)口頭禪
在《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一文中,毛澤東在談到國民黨中的*分子放棄了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時說:
在此輩人員眼中,三*義不過口頭禪,而有真正實行之者,不笑之曰多事,即治之以嚴刑。
禪宗本來主張頓悟見性,重實際參禪,認為“開口即錯,用心即乖”。但其末流好取現成的經語、公案掛在口頭,作為談資,因此被斥為“口頭禪”。後來,人們把口頭上經常說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話,也稱為“口頭禪”。
毛澤東在這裡用此語諷刺國民黨中的*分子心口不一的卑鄙嘴臉。
(5)空中樓閣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毛澤東說:
我們的專門家不但是為了幹部,主要地還是為了群眾。……一切這些同志都應該和在群眾中做文藝普及工作的同志們發生密切的聯絡,一方面幫助他們,指導他們,一方面又向他們學習,從他們吸收由群眾中來的養料,把自己充實起來,豐富起來,使自己的專門不致成為脫離群眾、脫離實際、毫無內容、毫無生氣的空中樓閣。
“空中樓閣”典出《百喻經·三重樓閣》。說的是過去有個富翁,欲造三重樓閣。木匠依吩咐,開始在地面上砌磚。富翁說,我不要下面兩重,只要最上一層。木匠說明不造下面兩重就無法造第三重。但富翁仍執迷不悟,結果引來眾人嘲笑。
佛祖用這個比喻,告訴人們修行者應築好根基,循序漸進的道理。
毛澤東這裡用此語教導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應自覺地和群眾中做文藝普及工作的同志密切聯絡,深入群眾,深入實際,瞭解群眾需求,虛心向群眾學習,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6)五體投地
在《評戰犯求和》一文中,毛澤東談到1949年蔣介石元旦宣告的“求和”條件之一,即所謂“人民能夠維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與目前最低生活水準”時諷刺道:
這個條件一經我們的可愛的蔣總統提了出來,幾千萬的工人、手工工人和自由職業者,幾萬萬的農民,幾百萬的知識分子和公教人員,惟有一齊拍掌,五體投地,口稱萬歲。
玄奘《大唐西域記》介紹,西域致敬方式分九等,“五體投地”是最恭敬的禮拜方式。“五體”又稱“五輪”,指雙肘、雙膝和額頂。“五體投地”指“五輪至地而作禮”(《地持論》)。《十住毗娑婆·入寺品》中說:“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於寺門外五體投地。”“五體投地”說明禮佛的虔敬態度,人們常用其比喻傾倒、佩服至極。
毛澤東在這裡用此語,其實是辛辣反諷,是對國民黨反動派反人民的“高壓”政策的猛烈抨擊。
(7)回頭是岸
在《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一文中,毛澤東說:
自我批評的方法只能用於人民的內部,希望勸說帝國主義者和中國反動派發出善心,回頭是岸,是不可能的。
“回頭是岸”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省略。佛教把眾生在生死輪迴中遭受的無盡“苦報”稱為“苦海”。《法華經·壽量品》:“我見諸眾生,沒在於苦海。”佛教認為,只有透過修行,擺脫生死輪迴,達到超越生死的“彼岸”,才能出離苦海。而要到達“彼岸”,就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可見“回頭是岸”便是勸人去惡向善。
毛澤東這裡反用此語,說明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勸說其改變這種本性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唯一的辦法是組織力量同他們進行鬥爭,打倒他們。
(8)三災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