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乞,就越有名聲,也就越富。武訓是一個富有機智和狠心的人,因此他成了“千古奇丐”,只有那些天真得透頂的人們才被他騙過。舊的反動著作家則將武訓的騙術有意描寫為“美談”,武訓的“我乞者不敢與師抗禮也”這件事,在《清史稿》武訓傳中也是大書特書的。②
其五,相信“青年人打倒老年人”
毛澤東在讀史、論史中,對青年人的作用給予特別的重視,他一再提出“青年人比老年人強”、“青年人打倒老年人”,並從歷史人物中列舉了大量例證說明他的觀點。
1953年6月30日,毛澤東在接見第二次全國團代會主席團的談話時,就以周瑜為例,說明選青年幹部任團中央委員的重要,他說:
三國時代,曹操帶領大軍下江南,攻打東吳。那時,周瑜是個“青年團員”,當東吳的統帥,程普等老將不服,後來說服了,還是由他當,結果打了勝仗。③
在1958年5月8日*八大二次會議上的一次講話中,毛澤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從古以來,發明家創立新學派的,在開始時都是青年,學問比較少的,被人看不起的,被壓迫的人,這些發明家在後來才變成壯年、老年,變成有學問的人。這是不是一個普遍的規律?不能完全肯定,還要調查研究。但是,可以說多數是如此。
他強調說:
青年人打倒老年人,學問少的人打倒學問多的人,這種例子多得很。
接著他一口氣舉出了大量歷史上年輕人幹大事的例子。
毛澤東讀王勃的《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時寫了一千多字的批註,其中說: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三章 毛澤東智品古代史籍(20)
以一個二十八歲的人,寫了十六卷詩文作品,與王弼的哲學(主觀唯心主義),賈誼的歷史學和政治學,可以媲美。都是少年英發,賈誼死時三十幾,王弼死時二十四。還有李賀死時二十七,夏完淳死時十七。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毛澤東進一步發揮說:
青年人比老年人強,貧人、賤人、被人們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大部分發明創造,佔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們乾的。百分之三十的中老年而有幹勁的,也有發明創造。④
其六,聽其言,觀其行
毛澤東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主要是從歷史人物本身的實際行動出發,並不以當事者自己的表白為標準,這就是孔夫子所說的“聽其言,觀其行”的觀人標準。
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比較特殊的一個皇帝。他原為齊朝的雍州刺史,不料“時逢昏虐,家遭冤禍”,他的哥哥蕭懿被暴虐的齊朝東昏侯所殺。蕭衍起兵反齊,“始用湯武之師,終濟唐虞之業”,終於建立了梁朝。他“製造禮樂,敦崇儒雅”,在位長達48年。但是,他“留心俎豆,忘情干鏚,溺於釋教,馳於刑典”,最後造成宗室子弟互相傾軋殘殺,又錯誤地接受東魏侯景的降服,引狼入室。梁武帝本人餓死於侯景的囚室。導致大權“自己而得,自己而喪”。
毛澤東對梁武帝一生從得國到失國,感慨頗多。梁武帝初期在與北魏的作戰中,顯示了他的軍事謀略。毛澤東在《南史·曹景宗傳》中批道:
此時梁武,猶知軍機。⑤
但梁武帝最後結局卻是那樣可悲,毛澤東在《南史·梁高祖本紀》中批道: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⑥
這是借用唐朝詩人羅隱在《籌筆驛》中表達對諸葛亮的崇敬和惋惜之情的詩句,毛澤東用以評價梁武帝,當然包含著同樣的心情。但梁武帝的悲劇並不完全是“運去”,其中很大原因是咎由自取。
梁武帝晚年專聽獨任,聽不進不同意見,最典型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