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長戟高門,至少對前院而言是壁壘森嚴的。(長戟高門,出自唐代張鷟的《遊仙窟》:“鳴鐘食鼎,積代衣纓;長戟高門,因循禮樂。”)
才清除了魏楚的細作網,又歷經了牧臨淵的事,因而在挑選庶人時,必定用了十二分的謹慎,亦定是要把祖上三代都查個清清楚楚的。
故而謝玉到底是怎樣混進來的,小七並不清楚。她好似沒有問過,謝玉自然也不會主動提起。
只知他在人前時候俱是易容喬裝,纖悉無遺,尤其把眉心的紅痣遮掩得似無縫天衣。
庶人們天明便來,他便與庶人們一起來。
庶人們遲暮時離開,他便也與庶人們一起走。
走了之後去往哪裡,寢何處,食什麼,小七也並不清楚。
但總算是把這尊大神送出去了,送出去便不必擔心謝玉殺公子,也不必擔心公子殺謝玉,她便能安安心心地回桃林去。(遲暮,意為黃昏,出自《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她尤愛在桃林為公子舉炊,也尤愛為他包餃子。
大抵是因了許久之前的一句話,記得那人問,“小年這晚,燕國一向吃餃子,魏人吃餃子嗎?”
那人是十分愛吃的,他愛吃,她也愛做。
那人近來十分忙碌,聽著往來的門客們提起,蘭臺已在籌備糧草了。
是了,原先便說開春與楚國定有一戰,只是因了燕國冰天雪地的沒有糧草,又憑藉著打破魏楚聯盟,這才有了喘息的機會,戰事便也一拖再拖,竟也拖到了現在。
如今已是七月,燕國麥收有成,又從魏國買進了大量糧草,眼看著倉廩充實,兵肥馬壯,戰事大抵快了。
(小麥原產西亞,殷商時期由西亞經由中亞,進而傳入中國,《左傳?成公十八年》記載:“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由此可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北方地區就已經開始廣泛種植小麥了,以至於當時的普通人都應能分清大豆和小麥這兩種農作物。)
還聽說糧草已先一步運往邊關,又在燕楚邊境廣高築牆,積草屯糧,說是歷兵秣馬,嚴陣以待。
蘭臺在幹什麼,謝玉怎會不知道。但這楚軍主將還潛在蘭臺呢,不疾不徐,安閒自在,壓根兒沒有回營備戰的打算。
這到底又是什麼路數,小七也摸不清楚,她也不信什麼“為你”這樣的鬼話,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刺。
刺殺,或者刺探。
不是來刺殺,就是來刺探。
就連大表哥都活得沒有那麼純粹,謝玉身負楚宮君命,一樣要公忠體國,又怎會輕易地一片丹心,襟懷坦白?
小七又不傻,經的事越多,看得越明白,活得便也越發的通透。
但戰前的安穩與陪伴到底分外難得。
那人白日大多在燕宮與大營奔走,若回了蘭臺,大多也都在窗前硃批案牘。小七不去擾他,就在一旁包餃子。
從前在魏國,她大多吃的是素餡餃子,如今她向蘭臺的庖人學包鮁魚餃子,羊肉牛肉,蟹肉魚蝦,都是那人愛吃的,也沒有不能成餡兒的。
麵粉把手沾得白白的,餃子皮在食案上滾出軲轆軲轆的聲響,窗外的山桃早在暮春就結了果子,她便望著公子日復一日地坐在那裡,也望著那株山桃日復一日地長大。
她會在包蝦仁餃子時,偷偷捏幾隻蜜餞餃子,望著那人一咬咬出一汪的甘甜,那人歡喜,她也歡喜。
魏人相信,吃了蜜餞餃子,日子就定能和和美美的。
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不就是她一直所盼著的嗎?(出自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意為有吃有喝啊,長壽安康;沒有不滿足的事啊,還有什麼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