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和零星的屋舍,這一帶很是開闊,別說坦克,就連一門火炮都難以藏身。因此,蘇軍雖然以數輛吉普車和摩托車突前擔當警戒,卻沒有很認真地沿途檢視路邊田野,更致命的是,他們自以為聰明地關閉了車燈,卻忘記了明朗月光早已將他們的行跡照得一清二楚。
“趴著別動!”林恩小聲提醒同伴,並將腦袋和身體緊貼地面。這時候,灰色調“豌豆迷彩裝”的隱蔽效果就出來了,蘇軍的先遣車隊以大約四十碼的速度從近處駛過,卻沒有人注意到這三塊危險的“石頭”。
前面這一陣轟鳴聲漸漸遠去,後面更加磅礴的隆響聲正在靠近。林恩抬頭一看,嚯,排頭居然有坦克,而且還不是兩三輛!
在戰爭爆發時,蘇聯的工業規模與質量完全不及德國,但豐富的戰略資源以及西方盟軍的慷慨援助使得他們在戰爭後期組織起了遠甚於德國的軍工生產,僅1944年一年,蘇聯就製造出了近3萬輛坦克,而且綜合效能出色的T-34中型坦克佔到了一半以上。以至於到了戰爭後期,他們在戰場上似乎從不缺乏坦克。
如林恩最初所猜想的那樣,這支長長的蘇軍縱隊中確實有大量用於拖曳火炮的卡車,但即將上鉤的魚要比自己最初設想的更為兇悍——且不說這支車隊達到了師級規模,也不管每一輛拖曳大炮的卡車上有多少隨時可以投入戰鬥計程車兵,光排頭那十多輛T-34看著就相當頭疼了,這仗怎麼打?
在沒有配備對講機和其他通訊裝備的情況下,林恩這時候無和埃裡克進行溝通,實際上打或者不打,決定權完全掌握在他自己手中。冷靜地審視戰場,林恩忽然有些懊惱和遺憾:要是突擊小隊能夠配備一臺無線電,直接引導本方炮火中途伏擊這些蘇軍炮兵該有多好?
可是細細一想,此時德軍終究不比美軍,又失去了制空權,根本難以組織起足夠強大的野戰炮兵。若是重回幾年前的輝煌時期,兩三個批次的斯圖卡就能夠將敵人如此規模的車隊炸得一塌糊塗吧!
在令人無比緊張和壓抑的轟鳴聲中,排頭的T-34隆隆地從跟前駛過,林恩可以清楚看到炮塔上的坦克兵以及搭“順風車”的步兵。他們就像是古代戰爭中被派來保護攻城器械的重騎兵,因為兵種的關係,他們帶著與生俱來的高傲,對這種低強度的護送任務心有不屑,卻又因為軍令和責任而不得不認真對待,以至於看上去謹慎而又從容,瀟灑卻不鬆散。
“遲早有一天“”林恩本想在腹中惡狠狠地咒罵對方,卻發現無論自己的怨念有多麼深重,不久之後這些蘇軍官兵就將迎來勝利的狂歡,他們的紅旗也將在柏林的國會大廈上高高飄揚,並在廢墟中享受勝利者應得的獎賞。
震耳的轟鳴聲中,每一輛T-34從跟前駛過時,林恩清楚感覺到身下地面的顫抖——難道就連大地也對這些兇悍的鋼鐵戰車心懷恐懼了麼?
最後一輛T-34終於過去了,接下來便是一輛接著一輛的卡車,道奇、通用還有蘇聯自產的嘎斯,五花八門的載重車輛拖曳著大大小小的榴彈炮,現代化的裝備取代了當年的馬拉大炮,效率成倍提升的同時,對戰爭對立面的德隊所造成的壓力不也成倍增加了嗎?
幹!
心中一聲吶喊,林恩怒目而視前方,等數到第十輛卡車,他低吼了一聲“拉”。
伏於身旁的兩人,連忙拉拽手中的繩索。
為了確保炸龘藥及時引爆,他們在繩索另一端做了“雙保險”處理,即發火**和手榴彈。只要其中一種能夠順利引燃,安置在公路旁邊並且堆砌了石塊的烈性炸龘藥就能夠讓蘇聯人好好提前體驗一下“路邊炸龘彈”的驚人威力!
轟!轟!
單純的爆炸聲以震天動地之勢席捲而來,地面變成了彈床,趴在距離公路足有二十多米的凹地,林恩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