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貫的高價請來三名本地大夫在店內坐堂問診。
除此之外,欒奕還在歷城縣城南,歷山腳下買下了100多畝良田。並將其中40畝田地圈了起來,讓隨行從潁川而來的工匠建起了大屋。對外宣稱說這40畝田地靠山一側用來建廠,另一半則是要在這個風景秀麗的所在蓋一處別院。
對此,朱英還特意找理由親自到工地上視察了一番,見建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房子,沒有任何特殊。遂未生疑。
他卻不知,房子確實是普普通通的房子,可蓋起來裡邊的內容卻足已讓濟南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先說廠房部分。廠房外設高牆,牆高三米厚一米,簡直跟小鎮的城牆一般。牆上設角樓十六處,每處角樓可由兩名護衛同時站崗放哨。角樓內均有矮牆,可對外拋射箭矢。
廠內分南、東、西、中四個院落。其中南院是木匠坊,坊內生產桌椅板凳、屏風大塌等高檔傢俱及摺扇等以木材為原料的商品,這也正是目前欒家在濟南的主打商品。
西院為金銀首飾加工作坊,坊內有工匠三十餘人同時開工。融金火爐濃煙滾滾,好不熱鬧。
中院,也是廠內自大的院落,其實是個院中院,入得院來,兩株翠柏分列兩邊,左側柏樹下是欒奕和毛玠的辦公處所,右側柏樹下則是掌櫃逄先生及手下一眾賬房管賬的地方,欒奕按照後世的稱呼將其命名為財務部辦公室。與財務部辦公室一牆相隔的一大片院子,便是庫房,裡面堆積著廠中生產出來的各種貨物。與之對稱的另一側院落之中,則是研發部。
欒奕作為一名來自21世紀的人,深知創新對於欒家乃至整個大漢的重要性。為此,到濟南以後他專門網羅了一批經驗豐富的工匠隊伍。其中尤以鄭渾最為有名。
鄭渾豫州開封人士,東漢著名工匠,所學手藝尤以木工活最為傑出。此人收有一徒,名蒲元,按照正史此人三國時曾在蜀漢任西曹椽,主管相府屬吏的任用。同時也是中國三國時的造刀技術能手。據宋《太平御覽》記載,蒲元在斜谷為諸葛亮造刀三千口。他造的刀,能劈開裝滿鐵珠的竹筒,被譽為神刀。
欒奕在機緣巧合之下得知這師徒二人正在兗州遊歷,一聽蒲元大名,二話不說快馬加鞭前去探訪。
最初,鄭渾不想隨欒奕到濟南來。欒奕好言相勸了一番,並拍著胸脯發誓,只要鄭渾願意跟自己混,他願意給鄭渾一大筆資金供他花銷,用來研發製造對大漢朝有益的新鮮事物。
在這一點上,欒奕很好把握了鄭渾的心裡。越是優秀的工匠,創造新鮮事物的**也就越強。然而,在大漢工匠身份低微,且多數家境貧寒,根本沒有那麼多錢供其承擔研發失敗後的損耗。也正因為這一點,很多工匠窮其一生的願望,始終只是個願望罷了!草圖掛在牆上看了又看,卻拿不出錢來將其實現。
欒奕的出現恰恰彌補了這一點。欒家願意出錢讓鄭渾去實現個人抱負,而鄭渾實現抱負以後,製造出來的成品可以助欒家謀利,兩者相輔相成,互助互哺,可謂天作之合。
鄭渾當即拍板決定,跟欒奕回濟南。於是,他就這樣成了研發部的掌舵人。
50神才紙
研發部成立後的第一個專案乃欒奕親自制定,要求鄭渾及眾工匠對蔡侯紙進行改良,讓輕翠泛黃的蔡侯紙變得更柔韌更潔白更吸墨更耐用,最重要的還是要更廉價。
可惜的是,欒奕並不知道後世紙張的製作方法,只能提醒鄭渾等工匠紙張實際是由植物發酵後殘留下的植物纖維凝合而成的。唯有降低纖維來源的成本,以及讓纖維變得更柔軟和潔白,才能讓紙張變得更加實用。至於如何將這一想法變成現實,則需要鄭渾等人自己探索。
原本,他還以為改良紙張需要一段十分漫長的過程,卻不曾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