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鴨綠水;支援遠征軍;他們帶有大量的糧草武器;大量的架橋裝置材料和渡河工具。
從路程和行軍速度推算;不出意外的話;八月初一前後;他們應該能抵達鴨綠水。如果中途他們接到了遠征軍的求援;加快速度;應該可以提前一天抵達鴨綠水;而於仲文、宇文述和崔弘升於二十七日率軍撤至鴨綠水;也就是說;他們只要堅持三天;最多四天;就能得到支援。
經過一番分析;遠征軍剩下四個軍有非常大的保全希望;這讓聖主失控的情緒逐漸恢復了過來;而中樞核心重臣們已無心處理國事;大家坐在一起;除了暗自祈禱上蒼外就是無助的等待。
這時候;聖主忽然說了一句話;如果遠征軍剩下的四個軍全部得救了;功勞都是崔弘升的;崔弘升居功至偉。
中樞核心重臣們這才想起了崔弘升以及崔弘升的越級奏報。當時聖主和中樞都認為崔弘升有譁眾取寵、危言聳聽之嫌;是想推卸責任;轉嫁罪責;然而事實給了聖主和中樞一個大巴掌;崔弘升的推演都變成了現實;而更重要的是;若沒有崔弘升的越級奏報;沒有他提前預警;聖主和中樞也就不知道水師大敗於平壤;也就不會推測到遠征軍要撤離平壤戰場;由此也就不會果斷實施“兩步走”策略把戰線穩定在鴨綠水;也就不會及時派遣李景和何稠率軍趕赴鴨綠水。而之所以派遣李景和何稠急速趕赴鴨綠水;支援遠征軍是假;迫使遠征軍堅守鴨綠水才是聖主和中樞的真正目的所在;但現在李景和何稠卻成了遠征軍的救命稻草;成了聖主和中樞的救命稻草。
八月初五日深夜;遼東大本營急奏;附送右武衛大將軍李景奏報。七月二十九日;李景和何稠率軍抵達鴨綠水西岸;開始全力救援被困東岸的遠征將士
聖主長吁了口氣;上蒼保佑;總算沒有出現最惡劣的局面;但如此慘敗所帶來的一系列危機依舊存在;而要想化解或者緩解這些危機;難度太大;讓人心力交瘁;所以聖主的情緒即便好了一點;依舊是愁雲滿面。
中樞核心重臣們也是鬆了口氣;不過與聖主一樣;情緒非常差;感覺一座大山壓在身上;沉重、窒息、痛苦、甚至有絕望之感。
人是救出來了;但東征怎麼辦?這是當務之急要解決的事。
東征是否繼續?
傾盡國力的一戰;精心準備了數年的大戰;結果以慘敗而告終;而慘敗所導致的後果與東征之戰略目標完全背道而馳;不但未能有效緩解南北關係;有效緩和國內矛盾;反而加速了中外局勢的惡化;引爆了一系列老危機;引發了一系列新危機。
如果東征不再繼續;就必須要去解決這一系列危機;而若想解決危機;聖主和中樞就必須具備至高無上的權威。至高無上的權威代表了實力;代表了秩序和規則;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是解決所有危機的基礎。如果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沒有強大實力為後盾;那麼也就沒有秩序和規則;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如此也就一事無成。
然而;東征慘敗;損失最為嚴重的就是聖主和中樞的權威。東征之所以傾盡國力就是要取得勝利;要贏得武功;要以勝利和武功來鞏固和增加聖主與中樞的權威;然後利用至高無上的權威去解決矛盾;去化解危機;但是;現在一切都成了泡影。
如何贏得權威?戰爭是贏得權威的最好最快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東征必須繼續;必須以勝利和武功來重建聖主和中樞的權威;而這也是目前聖主和中樞唯一的最為便捷的最經濟實惠的重建權威的辦法。唯有權威;才能解決問題;沒有權威;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但是;在東征慘敗;新老危機一起爆發;中外局勢同時惡化的不利局面下;若想繼續東征;若想贏得朝野上下的支援;難度不是一般得大;而是難如登天。
只是;雖然難